青州印记

发布日期 : 2021-10-08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省青州市黄楼街道贯店小学   王公学


当一滴水飘飘悠悠落下,在岩石上轻缓地澹开,洇湿了光洁平整的石面,使本来的青色变得更暗了一些,如同褐色的斑块凸显在青色的山石上,显得格外湿亮。两滴、三滴———这些从天而降的精灵在风中斜织着,越纠缠越乱,越坠落越急,直到灰蒙蒙笼罩了整个山野,空气中充盈了松香与水气的混合味,山也变得湿漉漉起来。时隔不久,山涧就传来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响动。哗哗———哗哗———,雨水跳跃着从四处汇向了低矮的沟壑,就像是久别重逢的朋友,遇见之后说着离别后夜不能寐的相思,感慨世间一个又一个说不清的轮回。水流淌成溪,小溪汇成河,弥河、南阳河、北阳河、石河、仁河、裙带河、云峡河……一条条河流如银色飘带舞动在青州的山川原野间。河水在天地间自由畅快地涌动着一波又一波生命的悸动,让人间的绿色多了一重又一重。

或许正是由于水的召唤,青州从《尚书·禹贡》中走来。“海岱惟青州。”于是,在大禹眼里,东到渤海,西到泰山,这片广袤的土地就成了青州最早的地域范围。有了山,有了水,山水之城青州便呼之欲出了。以青州城为坐标,西南群山连绵起伏,如洪波涌起,“三山联翠,障城如画”是对青州山色的最好注脚。东北平川沃野,水沛物丰,“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是对青州风物的最好诠释。自汉武帝设青州刺史部筑广县城,到广固城,再到东阳城、南阳城,及东关圩子城和满洲驻防旗城,两千多年来,这座小城依着南山,傍着阳水,望着一碧万顷的鲁中平原,像极了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恬淡而闲适,悠然而平和。

登高望远,极目东齐,那是山的高峻与雄奇;波澜浩瀚,海天一色,那是大海的伟岸与辽阔;一城碧水,万家烟树,则是青州城每一个晨曦日暮中从街巷胡同里飘散出来的味道。偶园街、昭德街、北关街、北门街、东门街、东关街、北阁街、粮市街……一条条古街巷横着、竖着分布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联结贯通起人与人交融的情感。一晃儿,清照提着菜篮挤在人群里感受人间烟火味来了;又一晃儿,六一居士乔装一番体察民情来了;再一晃儿,蒲松龄牵着毛驴神色凝重地赶考来了……铺陈在巷道里的青石板被柔软的鞋底踩来踩去,磨蹭得光滑锃亮,记录着凹凸不平的人生起伏。一朝又一代人在街巷里穿来穿去,推着车、挑着担,问候着、说笑着,流逝了岁月的光阴,接续着生命一个又一个轮转。多少年过去了,随着节令的变化,路边店铺里依旧摆放着青州特有的物产:蜜桃、弥河银瓜、山楂、柿饼,还有那些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老字号:郑母烧饼、隆盛糕点、东关糗糕、云门酱酒等,依旧是青州飘满大街的原来味道。

青州,自古为“海岱都会”,几千年来的文明需要传承和发扬,承载着文化记忆与先人智慧的书院也就应运而生了,府文庙、县文庙、松林书院、云门书院、海岱书院、宏远书院、广德书院、培真书院、旌贤书院等一座座书院赓续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让这座城市不仅有从青砖灰瓦里升腾起来的人间烟火,还有诗书里氤氲着的墨香和血液里流淌着的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璀璨耀眼的中华文化。院落深深,书声琅琅,有多少寒门学子在灯下苦读,又有多少才俊从科举贡院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眼中的佼佼者。苏德祥、王曾、张唐卿、普颜不花、赵秉忠、丁殿祥,当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荣光落在他们头上,锦带花翎,锣鼓喧天,让本就书香飘逸的青州变得风光无限,光耀九州。他们离开桑梓,离开爹娘,带着青州的荣耀于宦海之中浮浮沉沉,却不知他们在乡人的眼里已经成为故乡的骄傲,在当时,乃至若干年后的今天。

几多青山,几多绿水,是大自然对青州最为原始的馈赠,山水之间的庙宇则是这片清静之地对生命和宇宙世界的一点思索和执念。暮鼓晨钟,香烟袅袅,避世修行的人沉静在自己的时空里,也让青州这座小城多了一份别样的味道。

青州,九州之城,大禹为你命名。

青州,海岱都会,一座从汉皇武帝走来的城市。

青州,文化之城,与之生生不息接续千秋的历史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