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教育:从“新”出发 ———“新时代品质教育”行动纪实

发布日期 : 2021-02-23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本刊记者   卢华清   姜玉蕾

□ 本刊通讯员   车言勇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2019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新时代、新政策,呼唤教育高质量发展,谋求新思路,建构新格局,以更好地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基础教育如何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山东省海阳市教育和体育局主要领导经常研讨的大问题。在一次班子会议上,局长纪卫东果断地说:“进入新时代,大家都在探索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就自己闯出一条路来。”

深入学校考察,组织校长研讨,征求专家意见,20196月,正式提出新时代品质教育;同年8月,在烟台市教育务虚会议上,纪卫东阐释了新时代品质教育的理论建构,受到时任烟台市教育局局长徐建敏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之后,烟台市教育局局长蔡润圃、副局长王旋都就此给予很多合理化建议。新时代品质教育的理论构想更加完善,主要内容为“363”架构。第一个“3”新学校建设、新课堂研究、新教师塑造三大行动;中间的“6”是教育统筹、学校发展、学生培养、教育研究、教育激励、队伍管理六大机制建设;第二个“3”是组织领导、制度管理、条件改进三大保障,旨在打造“平安、高尚、和谐、卓越”的教育新样态,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蓝图既定,路标已明,行动是关键!


“新学校”建设:让教育改革扎实推进

近年来,海阳市教育和体育局扎实推进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数字校园、文明校园和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让学校成为师生安身求学的活动场,成为先进文化、科技应用的传播站,成为人人特长充分展现的大舞台。如今,学校从外到内地朝着高品质改变,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战略转变,让“新学校”亮丽多姿

战略事关方向问题,比战术更为重要。海阳在“新学校”建设中,倡导中小学加快战略转变,做好顶层设计,让学校从外而内地“新”起来。

——办学条件焕然一新。近年来,海阳把新学校建设作为惠民利群的重点工作,持续加大校园校舍基本建设投入,在新建亚沙城小学、亚沙城幼儿园、亚沙城初中和重建育才中学的基础上,投资1.9亿元,完成了实验小学、实验中学两所学校的迁建项目和海阳二中新教学楼建设工程。投入380万元,建设海阳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配备机器人、物联网、模拟驾驶、电子光纤动画、心肺复苏、创意搭建和液压机械等现代化教学装备,能够满足县域内广大中小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需要。投资约1.4亿元,基本完成县域内公办学校运动场地塑胶化改造工程;筹资近1100万元,更新了全市中小学教学班的班班通设备,还投资建成了46所学校的多媒体录播教室,新建了82个创意制造室、机器人室和航模室;投资370万元,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校门口安装了自动升降路桩和硬隔离设施;投资800万元,对排查鉴定出的全市公办校舍安全隐患进行了加固改造;还筹措资金,为全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安装了空调,为全市学校、幼儿园125处食堂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完成了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在海阳大地上,一所又一所崭新敞亮的学校平地而起,一张张师生的笑脸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学校文化面貌一新。在改善硬件的同时,海阳还想方设法地提升学校软实力。校长亲自主持学校规划的制订,厘清发展愿景,明确育人目标,梳理办公优势,对校园文化、长廊文化、教室文化、餐厅文化等重新审视,在反思与研讨中实现了再造。

实验小学校长周顺禄系统梳理了学校的教育年鉴,提出“丰实”文化。在全市教育系统“六争六比”学校特色现场观摩会上,他说:“品质学校的要义在于‘一校一品’,形成各自不同的学校文化特色品牌。我们实验小学所倡导的‘丰实’文化就在于观照文化的丰富性、承认文化的实存性和追求文化的发展性,使学校文化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塑造出一支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一批批高品质的新时代好少年。”

育才中学提出“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先生为之题词。校门口有一行醒目的大字“从这里走向远方”,寓意学生立志高远,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才小学的“和美”文化、方圆学校的“智行”文化、辛安二小的“山海”文化、实验中学的“融合”文化、里店初中的“和易”文化、中英文学校的“求真”文化……这些学校文化成为了教师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他们干事创业、开拓进取。

课程建设,让“新学校”特色鲜明

学校的产品是课程,课程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课程改变,学校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变。近年来,海阳坚持育人本位、素养导向,以学科思想、跨界思维、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研究,主动研发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精品课程,引发了学校课程的深度变革。

——关照品质,促进学校课程自主化建构。学校在宏观层面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微观层面上,以办学理念为灵魂,明确“学校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并紧紧围绕学校育人目标,运用SWOT分析法,科学评估学校课程建设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科学规划学校课程。新元小学的阳光课程、亚沙城小学的海韵课程、小纪一小的德雅课程、育才中学的四色课程、凤城街道初中的凤雏课程、辛安一中的行知课程……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营养套餐”,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跑道上快乐前行。

——跨界融合,实施学科课程结构化变革。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学科内的结构变革,采取“学科+生活”“学科+技术”“学科+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科课程的独特魅力,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欲望;坚持多维关联,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审视现有的教材,采取学科+学科”“学科+德育”“学科+传统文化等方式,尝试跨学科的课程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让学生的学习视界多元融合,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根据学习领域或学习方式的不同,建立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科课程群,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有关课程整合的课题有3项被立项为省级规划课题,8项被确立为烟台市级专项课题。海阳还立项了24项课程整合课题,以此引导学校、教师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积极探索新时代教书育人的策略与方式。行村镇小学的三读五写语文课程富有特色,成效显著,被作为教学成果在全市推广。海阳二中加强书法、绘画等课程整合,为学生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成绩突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立足本土,推进校本课程特色化发展。立足海阳大地,各学校以“4+X”范型为参考,把家乡文化的因子种进学生心田。所谓“4”是指教师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开发的红、蓝、绿、金四色课程,红色课程是指以地雷战精神、亚沙精神为统领,旨在培育学生高尚品德、顽强意志的课程;蓝色课程是指以蓝色海洋为主题,旨在培育学生博大胸襟、渊博学识的课程;绿色课程是指以绿色环境(生态)为线索,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金色课程是指以金色沙滩为依托,旨在培育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课程。所谓“X”是指教师创造性挖掘课程资源而独立开发的,旨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程。亚沙城初中的3D打印课程、郭城初中的摔面课程、徐家店初中的阳光体育活动课程、开发区小学的搭桥课程、朱吴二小的机器人课程、发城二小的一亩阳光课程、郭城二小的桃文化课程等都深受学生喜爱。

组织变革,让“新学校”活力四射

学校组织变革,是学校高效运转的基本保障。纪卫东说:“影响学校发展的堡垒,必须打破。”海阳倡导行政管理与学术领导并重,推进学校组织结构变革,实行分布式领导、共享式领导,实现了资源重组、人力盘活,新的学校组织方式开始形成。

——赋予新职能。基于教育改革的形势发展和加强党对学校全面领导的现实需要,按照学校党支部、年级党小组、学科活动组三个层次建立党组织网络,赋予政教处、教导处以及年级组、教研组以新的职能。譬如,把在职党员教师分别划入各年级组,各年级分别建立党小组,年级组办公室既是教师办公室又是党员活动室,让政教处担负起学生职业规划的重任,让教导处负责课程研究的工作,让教研组承担起青年教师培训的职能,使学校原有的组织机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验中学思政教研组组长赵卓华说:“我校无论是送教下乡还是帮扶困难学生,都有党员教师的身影,党员教师敢亮身份,勇挑重担,争当排头兵,在新时代品质教育行动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成立新机构。鼓励学校成立教科室、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指导中心等新组织机构,使学校组织部门之间上下贯通”“左右联通。所有学校都设立了教科室,安排了专兼职教科研人员,让教科室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研发部、智囊团。亚沙城小学王立军说:担任教科室主任后,我才发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教育科研,可以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少走弯路,让教学变得更加精准,让教学成为师生学海畅游、智慧生长的美妙旅行。海阳一中设置了课程研究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指导中心等,重新架构起学校管理组织,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管理效能。

——建立新组织。成立名师工作室、读书团队、教研共同体等学术组织,还组建学校联盟、区域教研共同体等跨界组织,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了教育资源与研究力量。育才中学建立了家庭教育团队,他们为点亮学生的心灯默默付出,奋勇前行。凤城街道小学牵头,与育才小学、亚沙城小学组成“课堂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从“基于课程标准的备课理念与操作研讨”到“学本课堂评价任务诊断研究”,逐步深入,成果丰硕。2018-2020年,这三所学校多次承担国家、省市级教研会,教研团队先后展示了体验学习、跨界教研、生命化习作等教学成果。

实验小学、朱吴一小、朱吴二小、二十里店小学、辛安二小组成“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共同体。20201113日,在共同体教研活动中,刚刚工作三年的侯佳彤老师执讲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她的课受到一致好评,五所学校的语文教师对此深度研讨,灵感在思维碰撞中迸发,真知在观点辩论中产生。经研讨,教学方案更加完善。会后不久,侯老师在全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中以95分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一名,她说:这个第一名来之不易,其中蕴含着我们教研共同体多位教师的智慧和心血。

如今,学校面貌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所所新学校平地而起,一个个实验室投入使用,一门门好课程涌现出来,一项项新荣誉接踵而至……


“新课堂”研究: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于漪老师曾说,在课堂里“一个肩头挑着学生的现在,另一个肩头挑着国家的未来,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养”。多年来,海阳一直把课堂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扎实推进课堂转型,先后开展了高效课堂构建、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学本”课堂、学科育人价值导向的课堂深度变革等探索,实现了中小学课堂改革一次又一次的跃进升级。

坚持学习中心,让课堂快速转型

20148月起,海阳就区域推进学本课堂建设,切实加快由的课堂转型。在实践中,他们总结出因学定教的教学设计、顺学而导的教学指导、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三大策略,探索出三课联动、四步循环的推进路径。所谓三课联动,就是课程统整、课堂重构、课题精研联动;所谓四步循环,就是在教师主导型课堂、师生同导型课堂、学生自导型课堂每个主题教研年都开展研标、立标、学标、达标四步教研活动。

2019年5月,海阳教研室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全市中小学学本课堂建设的意见》,全面转化学、评、教一体化研究成果。他们倡导教师从研究教材转向研发学材,从研究的思路转向探讨的思路,从研究的模式转向创新的方式,扎实开展逆向教学设计”“评价驱动教学等研讨活动,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理念被广大教师认同,也开始转变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

英才实验学校通过设置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课后巩固案和单元过关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工具和发展核心素养的“脚手架”。王玉梅校长说:“我们以问题链撬动学生预学,以小组共学为载体激活学生思维,以省学拓学实现个性化提升,营造出学生深度学习的思维场、情感场和智慧场,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生态中幸福成长。”凤城街道小学按照学生学习需要设计课堂板块,让“学”成为“学生学习、教师导教、课堂评价”的关键链条。

在“学本”课堂建设中,海阳还把“一致性”作为提高教学效率与品质的主要抓手,提出“剖课析理”的研究主张,研发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框架和诊断工具,总结出“观、问、听、切”的诊断技巧和“描、找、揭、提”的表达技巧,不仅让教师能为课堂教学“把脉问诊”,而且能言之有序、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做到基于证据的专业听评课。

亚沙城小学梁雪洁老师说:“我们研究‘学本’课堂的一致性,让学、评、教有机融为一体,切切实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凤城街道小学王显丹老师说:“这项研究让我们像医生一样诊课,找病灶,查病因,开药方,教学专业感不断增强。”

坚持课程立意,让课堂重新构建

“跳出课堂看课堂”,才能站到课程之上进行教学,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行为随意化、内容碎片化、认知浅表化等不良问题。201812月,烟台市教科院管锡基院长在学科课程结构研讨会上说:在高远的育人目标和现实的教学实践之间,必须架起课程的桥梁。会后,海阳积极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编写学期课程纲要,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推行大问题教学,教师的课程意识明显增强,课堂教学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研制教学目标。为了解决“教/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海阳积极探讨如何实现从课程标准到课时学习目标,如何研读文本找到核心知识,如何调研学情找准教学起点,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源于课标、据于教材、基于学情的三大设计原则。

亚沙城小学有位老师将“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其中一个学习目标设计为:“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在课堂上,学生做“探究练习:在白纸上补全雪松的另一半”遇到困难,大多数学生都做不出来。观课时,徐英俊校长对此非常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呢?课例研讨时,徐校长向老师们提出这一疑惑,大家研读课程标准后,竟然发现这是七年级的教学要求,而四年级的课标要求是“能在方格线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组织二次备课,他们设计出精准化的学习目标:“能用数格子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通过找重要点、对应点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整合课程内容。“教/学什么更好的问题,这是海阳教师深入研究的一大问题。他们探索如何确定教学主题,如何进行学科内、学科间课程内容整合,如何设计核心问题和问题链,在实践中探索出学科+”“主题+”等整合策略,为学生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育才小学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学,通过集体备课,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研发配套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探索出学科化大单元教学模式。在烟台市课程资源大赛中,他们语文学科开发的8个微课资源有6个获一等奖、2个获二等奖。

英才实验学校祁云彦老师执讲《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她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学习于勒写给菲利普夫妇的“家信”、王玉梅校长写给学生的“校信”、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期间写给全国人民的“国信”,这样由“家”到“校”再到“国”依次拓展,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揣摩心理的过程中既提升了关键能力,又增强了家国情怀。

——提炼课堂模型。解决“怎么教/学更好的问题,按照整体架构局部处理细节推敲步骤进行教学活动安排,让学生围绕挑战性的任务展开学习,提炼出一系列课堂实践模型。

海阳四中的“六环节”课堂、亚沙城初中的“系统架构”课堂、实验小学的“丰实”课堂、亚沙城小学的“问题导学”课堂、辛安一小的“阳光展示”课堂……这些课堂实践模型都便于操作,易出成效。

坚持育人本位,让课堂再次改造

回归育人本位,是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20179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倡导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

——区域推进学科德育。20179月,海阳教体局出台了《关于区域推进学科德育工作的意见》。他们提出为核心价值而教、道德内生于教学、致力德性实践等教学主张,指导教师采用模拟剧、情境场、辩论赛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就两难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世界重大事件等进行理性思考,并做出价值判断与选择,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道德的美好和学习的快乐。

行村镇小学陈海霞老师在教后反思中写道:“当我们为学生的成长去打开一扇又一扇窗,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感受生命成长的绚丽,儿童的德性才能真正萌芽,教育的美好才能真正流淌!”

——积极转化差异教学成果。“十三五”期间,海阳承担了33项烟台市级差异教育专项课题,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差异教育的意见》,将学情调研、资源整合、多元评价、课堂观察等技术全面转化。自2019年起,认真落实烟台教科院《关于推广差异教育研究成果深化区域基础教育改革的意见(试行)》,深化选题走班、班内合作等教学改革,教师能够深刻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情,及时发现并充分利用学生差异,让课堂因差异教学而精彩。凤城街道小学、凤城街道初中长年致力于差异教学,多次承办烟台市级教学现场会;小纪初中、泉水头学校深入探索分层教学,促进了学生多元化发展,取得明显的实践成效。

凤城街道初中的学情微研讨卓有成效。鞠爱宠老师说:“学情微研讨,就是通过小、精、微的研讨活动来准确把握学情,找准教学起点,寻找适合学生能力提高的办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

——深入研究学科育人价值。以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学科育人价值导向的课堂深度变革研究”为抓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理念先进、富有生命活力的新课堂,将备课范式从“顺向设计”转变为“逆向设计”,指导教师挖掘学科育人价值,设计具体化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将课堂结构从“线性流程”转变为“立体板块”,通过学习任务设计使学、评、教融为一体;将学习评价从“即时点评”转变为“持续驱动”,通过评价标准撬动学生学习,完善学习成果,实现学习增值,探索出“学、评、教”一体化的课堂深度变革策略。

2019年10月,由海阳教研室牵头,成立了由6个市区18所学校组建的课堂深度变革学校联盟,激发了学校更大的教改热情。20209月,海阳教研室主任刁伟波在教学工作会议上说:“‘新课堂研究是新时代品质教育的重点任务。今后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全面落实《海阳市新课堂研究行动方案》,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出具有海阳特色的新时代教学发展之路。

2020年11月,烟台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暨首届课堂改革之旅启动会在海阳召开,海阳14位教师展示了课堂教学,26位教师交流了教学经验,14个教研团队呈现了课堂诊断,受到与会领导的好评,也给与会老师带来强烈冲击。烟台市教科院管锡基院长说:首届课堂改革之旅之所以安排在海阳,就因为海阳是烟台教育的高地,是一个出成功经验的地方。从教学评一致性到学评教一体化,从学本课堂到新课堂研究,从学科德育到学科育人价值导向的课堂深度变革,无不说明海阳的课堂建设在与时俱进、跨越发展。

“课堂革命”的号角强劲响起,一场追求高品质的课堂深度变革如同春风吹过海阳的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教室,“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


“新教师”塑造:让专业成长触手可及

教师是事关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历年来,海阳一直坚持把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意识的优秀教师队伍,推动海阳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大建设,让教师成为凝心铸魂的大先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作为教师,应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用心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新教师”塑造行动中,海阳倡导教师坚定“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育信念,做教育事业的追梦人,不仅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做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大先生”。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拓展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组织“我心向党”主题党日活动,举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新时代、中国梦、爱国情、颂党恩”经典诵读和征文评选,依托“学习强国”“三会一课”“两学一做”阵地,思想政治学习蔚然成风。设立党员示范岗,发挥了党员模范引领作用。“师德承诺”“志愿服务”“脱贫攻坚”活动有声有色……一项项活动,一条条措施,让教师理想高远起来、信念坚定起来。海阳名校长培养人选王金德说:“纪局长多次在大会上倡导我们着眼未来,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办出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喜欢、让社会满意的品质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转型———从“开讲座、树典型”的外塑型走向“明师道、行师道”的内生型,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市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推进教师队伍信用体系建设,修订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完善新教师入职宣誓和老教师荣退制度,聘请海阳以及烟台师德师风监督员进入工作岗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再上新台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教书育人楷模。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王春珍老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学生生病、受伤,她都第一时间赶到、精心护理,或及时送去就医。山东省最美教师马瑞菊老师扎根乡村教育23年,她成立爱心团队,传递爱心10年,捐助困难学生总计2万多元,热心联系知名企业捐助困难学生总计14.8万元。烟台市百佳服务先锋程荣珍老师为孩子们做公益的绘本故事讲解已有三年之久,她组建起亲亲时光儿童阅读推广中心团队,建立了两个故事小屋,开展活动100多场,让更多的孩子爱上了阅读。

——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党员教师育人宣誓等活动,让思政课教师有信仰。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配备、培养、考核和激励体系,让思政课教师拥有政治地位,更拥有专业地位。加大思政课教研力度,开展思政课教师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的全员培训,开展思政“同课异构”比赛,推行党组织书记和校长走进课堂、带头上思政课,不断夯实“我心向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一大批“思政好教师”涌现出来。

2020年630日,在海阳市委教育工委奋进新时代主题党日暨七一表彰大会上,纪卫东明确地讲:干净是一种力量,物质太多、精神不见。在领导、党员的示范带动下,讲理想、比奉献蔚然成风,形成了以党员为引领、以党风带师风、以党性铸师魂的良好思政工作氛围。

三大工程,让教师成为能力过硬的引领者

良师方能启智益慧,引领学生茁壮成长。在信息社会,教师更应坚持不懈地学习,练技艺,提能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帮助学生实现生命增值的“良师”。近年来,海阳在“强师能”方面实施三大工程,收效显著。

——实施引领工程,培养领军人才。实施海阳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聘请全国名师为导师,引领他们找到突围之路;采取外出培训、入校指导、承担青年教师培训讲座任务等形式,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推荐他们参加高层次教学大赛、优质课评比等,让他们层层磨练,形成个人风格。近年来,组织他们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培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以研讨会、公开课、送教下乡等形式展示和推广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升他们的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幸福感。目前,海阳已有齐鲁名师培养人选1人,烟台市级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含人选)51名。发城一小褚桂芳是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她潜心研究,锐意改革,笔耕不辍,出版了专著《把上班当成约会———一个乡村小学教师的快乐教育生活》。实验小学教师邢陈强是海阳名师培养人选,到南京考察学习后,写下一万多字的心得体会。他说:这次考察活动,让我们从更高的视角、更宽的平台去认识教育、理解教育,去反思自我、认识自我。今后,我们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投身教育工作,发挥名师效应,为海阳教育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实施提升工程,培植中坚力量。遴选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国培”“省培”和其他培训,每年外派教师受训1600余人次。组织远程研修、专题培训和现场研讨,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教学项目研究,举办教学成果推介周活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承办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科研工作坊线下培训会,承办小学语文、科学、综合实践三个烟台市级工作坊线下现场会。这一系列教师提升举措,引领了广大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吕琳、梁雪洁、隋蓓蕾、宋倩等青年教师已开始主持省级课题研究,亚沙城小学的高阿静老师在全国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上执讲过示范课,实验中学地理教师张汇在全国目标教学研讨会上执讲了示范课,还有一大批教师在烟台市学科优质课评选中获奖。

——实施夯基工程,输送新鲜血液。加大教师招聘力度,自2016年至今共招聘教师633人,进一步优化了学校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加大青年教师培训力度,采用师徒结对、理论授课、现场教学、分组研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使青年教师德业兼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开展专题培训,将主题阅读、学习分享、实践反馈、考核评价等有机结合,帮助青年教师夯实理论素养,使学与教紧密结合。据初步统计,2017年海阳市招聘的140余名教师,有36人次发表了教研论文,17人次主持或参与了各级课题研究,65人次在优质课、一师一优课优秀课例和教学案例评选中获奖,62人次获得各级荣誉,2人担任了学校中层干部。育才小学邵洁老师表达了强烈的成长愿望:今日含苞待放的蓓蕾,明天定能盛开得绚丽多姿。

三大措施,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筑梦人

学生抗挫折能力差、大学生高分低能等问题,引发了海阳教育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深刻思考。他们认为,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爱心陪伴,更需要教师的精神引领与心理疏导。近年来,海阳坚持党旗领航,采用以下三大措施,倡导教师做学生成长的筑梦人。

——发挥党建带团建、队建作用。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等主题活动,做好团队衔接、推优入团,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党员教师以“时事演讲”“模拟法庭”“情景表演”等载体,让团队活动灵动起来,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愉悦地接受思想政治熏陶,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近两年,有8位老师获烟台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1位老师在山东省辅导员技能大赛获奖;1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少先队员,核电小学少先队被评为省优秀少先队大队;海阳市教体局、海阳一中、中英文学校团委被评为烟台市“五四”红旗团委,4名学生被评为烟台市优秀团员、团干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给学校配齐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设置心理辅导室,举办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及宣传画展,疫情期间加强网上心理咨询,开展复学后“心理健康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让他们拥有阳光心态。引导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更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多与孩子沟通谈心,释放孩子心理压力,营造起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家庭育人环境。近三年,举办“心灵沐浴阳光·健康点亮未来”“珍爱生命·呵护心理”等系列主题讲座,受益师生15万余人次,惠及家长6万余人次;有3节微课在烟台电视台播放,一系列微课、案例在山东省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评选中获奖。

——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构建接地气、有内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确立了“红色之旅”“生态之旅”“文化之旅”“农耕之旅”的主题串连式研学线路,打造了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群,通过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注入了催化剂。目前,海阳已开发出24个活动项目、7门优秀研学精品课程,开展了51次研学活动,约6000人次参加。在活动中,学生们开阔了视野,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热爱家乡之情、报效祖国之志。

勇于创新、执着追求的海阳教育人,用无比坚定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行动,探索出一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道,在“新学校”建设、“新课堂”研究、“新教师”塑造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教育质量闻名省内外。

在“新学校”建设方面,近两年,育才小学、亚沙城小学党支部被评为烟台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育才小学被评为“烟台市十大德育品牌学校”,海阳一中、凤城街道小学、实验幼儿园等5所单位被评为烟台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亚沙城小学被评为山东省第二届省级文明校园,小纪初中被评为山东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徐家店镇初中、亚沙城幼儿园等7个单位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202010月,海阳被确定为全国新样态学校实验区,育才中学、方圆学校等7所学校被评为新样态实验学校。

在“新课堂”研究方面,海阳有5项成果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13项成果获烟台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海阳课堂深度变革研究成果被《现代教育》2020年第13期推介;海阳课堂建设的区域经验及4所学校的教改成果在烟台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会上推广。2019年,有4个项目被评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9年至2020年,19所学校被评为烟台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32人被评为烟台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

在“新教师”塑造方面,截至目前已有1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0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3名教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海阳艺术教师中现有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7人、国家级会员1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8人、国家级会员1人。2019年,60人被评为烟台市首批教坛新秀,545人被评为烟台市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2019年至2020年,11人的课题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海阳教育人将以公平与质量为基本导向,以建设“新时代品质教育”为愿景引领,聚焦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全力推进海阳教育高质量高品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