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评价制度改革之困

发布日期 : 2018-12-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

山东省宁阳县第一小学   杨兆华

 

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仍然滞后,重管理,忽视对管理的反思;重教育,忽视对教育的反思;重教学,忽视对教学的反思。简言之,没有走出经验式管理、经验式教学的传统思维圈子。提到“评价”,人们自然想到考试、考查、检查、评估、验收,更多地想到的是“结果”,而没有想到评价的目的在于检验,检验教育实施效果;在于发现,发现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于寻找,寻找教育实施更为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由此,造成对评价的重视不够,缺少科学评价和运用评价结果,缺少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的行动自觉。

二、走出学校评价改革之困,路在何方?

1.走出学校评价制度改革之困,减政放权是前提。

“减政”,是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放权”,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埋头研究教学,研究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有自己的“节拍”,过多的通知、文件、活动、检查、评估、验收等,牵扯了太多的时间,所以要“减政”。不能否认,当前在很多地区,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并不到位。学校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如果缺少了人事权,在管理上就难免处处掣肘,所以要“放权”。

2.走出学校评价制度改革之困,社会认可是根本。

教育事业的本质在于服务,人民满意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因此,推进学校评价改革,一定要让家长和社会认可,而不能采取简单的“强力推进”。获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首先要因时因势,充分尊重家长和社会的心理需求。如在评价学生方面,虽然我们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强调等级评价、过程评价、多元评价、综合评价,但也不能否认,学科学业成绩也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而不要一提成绩就“谈虎色变”,贴上“应试教育”的标签。其次,要积极推进多元评价改革。也就是说,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纳入学校管理评价,让家长、社会以一定的形式参与对学校工作和师生的评价,提高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

3.走出学校评价制度改革之困,以人为本是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以,推进学校评价改革,要坚持以教师为本。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很多老师的职业幸福度不高。调查表明,工作时间长、非教学任务过重、考评机制不合理,让老师的精力耗费在无效甚至无聊的忙碌。当教师的本职工作被非教学任务占去一大半时,牺牲的不仅是时间,更有心情,甚至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我们提倡“幸福教育”,而幸福教育一定要靠幸福的教师来创造。很难想象,思想焦虑、身心疲惫的老师,能教出阳光幸福的学生。推进以教师为本的管理评价改革,要改变不合理的考评机制,尊重学校、教师在教育上的主体权和话语权,减少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干预,实现教师以教学为主,学生以学习为重。与此相适应,要改变现有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推进岗位和绩效工资改革。

4.走出学校评价制度改革之困,转变观念是关键。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如果没有观念的转变,学校评价改革难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来看,学校管理评价至少有四个功能:一是评价功能,二是导向功能,三是激励功能,四是诊断功能。管理评价的意义不仅在于评价、导向和激励,更在于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及时发现和管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修正偏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对此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变被动应对评价为主动我要评价,提高推进学校评价改革的行动自觉,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管理评价,为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制度化的保障。

管理评价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管理评价制度改革是学校管理改革的有机组成。现阶段,学校管理评价制度建设仍是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相对薄弱的一环,这其中既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因素,也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同时还存在教育者观念更新的问题。另外,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管理评价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学校管理评价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适应教育本身的特点,在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相信和依靠广大教师,不断转变观念,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需要的、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保障教育政策落实,助力教育质量提升,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山东教育》201811月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