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是更充分的生活

发布日期 : 2018-10-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五莲县教研室  于晓斌

 

古希腊著名诗人品达说过:“我不想生活得更多,只想生活得更充分。”

对教育而言,“更充分地生活”,应该有罗大佑的《童年》歌曲中所唱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蝴蝶儿停在上面”的情趣,应该像孔夫子和弟子们“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那样的自由、开放和灵动。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那个帕夫雷什中学:孩子们在草场上嬉戏,在郊外荒野中露营、野炊,在自己栽种的葡萄树下采摘果实,在自建的夏令营里生活。应该像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每逢周末,每位教师都要带十位学生回到自己的家里,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做饭,一起游戏,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中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对教育而言,“更充分地生活”,就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用“牵着蜗牛去散步”的淡然,尽情地享受心灵的自由,放飞青春与朝气,弘扬创造的个性,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去寻找生活、发现诗意。正如肖川先生所说:“理性的顿悟,灵性的生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

据报载,瑞典的学生在12岁之前不知道个人的学分,教师也不搞学分排名;课间学生都必须参加户外活动,不出去的,教师要催促,即使冰天雪地,也要坚持,而且每学期学校都要安排两个整天,让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参与各种活动。瑞典人如此悠闲地办教育,学生的学分或许不是很高,却在2011年全球82个国家学生创意指数评比中名列前茅。

曾经有一篇题为《我们的教育和反季节蔬菜》的文章这样写道:“现代人凭着自己的技术积累,偏要在冬天吃上夏天的西瓜,在冬天播种夏天的蔬菜。但常识告诉我们,这些反季节蔬菜,营养远不如应季蔬菜。换句话说,它们都是一些病态的果蔬。如果我们站在那些被反季节播种被赋予特殊使命的蔬菜角度想想,我们是不是觉得它们的成长充满无奈和痛苦?我们应该相信,每一颗被春风春雨春光唤醒的种子,都会对世界充满惊喜和感激。可是,我们的反季节蔬菜,就像一个孩子在清晨面带微笑的酣睡中被家长硬生生地叫醒,然后,它们来到一个蒙着塑料薄膜空气暧昧的世界里,然后,最可怕的是,像是一个被审讯的犯人,一天到晚被强光照射着,还不时要被喷上各种各样的药水:营养液,生长剂,催熟液,增色剂……这多像我们的孩子,我们家长辛苦地播种、呵护,孩子们痛苦地生长,最后成长起来的却是没有营养的病态的反季节人,成人不像成人,孩子不像孩子。”

台湾著名教育家黄武雄在其扛鼎之作《学校在窗外》中写道:“如果说学校教育还有第三件事该做,那么这第三件事便是留白;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去互动、去冥思、去幻想、去尝试错误、去表达自己、去做各种创作。”因为,只有在一个个“闲暇”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里,我们的教育才会随着生命成长规律的律动而洋溢着精彩,我们的老师才会在优悠适闲中欣赏每一朵花开时的馨香,我们的学生更会在“充分的生活”中留一缕清新安详而走得更高、更远。

 

(《山东教育》20189月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