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箭”断想
发布日期 : 2018-10-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四扣小学 王永林
一人往观武场,飞箭误中其身。送外科治之。医曰:“易事耳。”遂用小锯锯外竿,即索谢辞去。问:“内截如何?”答曰:“此是内科的事。”这是一则几乎尽人皆知的笑话,若校园里发生这样的事,为师者还笑得出来吗?日常教学生活中,每每听到学生出了问题,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找你们班主任去。科任教师上课,忽视学生纪律,不管思想教育,认为那是班主任的事;政教干部看见学生损坏公物置之不理,却说那是总务主任的事……
是啊,笔者也时常迷茫,不是自己班级学生有了问题,自己该不该过问?
外科大夫只图自己省事,不顾患者病痛,危害只在一人。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罔顾各科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就会造成众多孩子的知识混乱;如果在学校教育上也采取“外科”不管“内科”的方式,就会影响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教育是播撒阳光“普照众生”的事业。窃以为,我们首先是一位教育者,其次才是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者的责任不是狭隘的,仅仅立足于自己的园地,这样无论如何辛勤劳作,都是“小农意识”作为。对提升教书育人理念,形成教育合力,笔者执教多年,从班主任工作角度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首先,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就没有正确的教育行为。众所周知,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单靠教师的个人奋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赖教师之间的协作共育,这正是我们倡导“全员育人”观念的原因。只有人人树立这种观念,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做到精诚团结、通力合作。如班主任主动了解各科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任课教师也要了解班级规定。若班级在某一阶段工作中新立了一些规定或新采取了一些措施,班主任要主动告知任课教师。特别是每个新学期开始,班主任要主动联系科任教师,将自己的班级管理设想和措施告诉他们,同时也咨询他们对学生的要求,互相协调,统一要求,联手把学生管理好。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有条不紊的班级管理体系,从而增强班级建设的实效性。为了使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班主任要主动地向他们介绍本班学生情况和存在问题,注意听取他们对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向其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等。这样既是尊重任课教师,又能激发其工作热情,还能消除他们在班级管理上的顾虑,从而达到互相配合、同舟共济、共同为班集体建设出力的目的。而且,班主任多与任课教师交流,会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
其次,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之间是否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是能否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有协调性的特点:一是具有共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奋斗目标,这是协调教师之间关系、共同完成培养目标的基础;二是有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是调节教师之间关系的道德基础,只要我们人人都能做到尊重其他教师的个性,克服“文人相轻”的思想,做到以育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就能形成携手共育的良好氛围。而且,教师劳动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之间既有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影响力,又有独立施教、注意个人影响力的双重特点,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所以,班主任应该主动协助科任教师开展工作,使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另外,班主任切忌在学生中间抬高自己而贬低其他任课教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提出某个任课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时,班主任要在维护任课教师应有威信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任课教师,积极主动地宣传任课教师的优点长处和劳动成果,使学生对其产生敬佩之情。同时,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帮助任课教师改正不足,以树立其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不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会影响任课教师的工作情绪。如果我们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了,任课教师便会与班主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级就更容易管理了。
再次,以诚相待、加强沟通。学生在班主任面前的表现与在任课教师之间的表现往往是不大一样的。由于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特殊性导致了学生在班主任面前往往有所保留,但在任课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有这种顾虑,所以任课教师所反映的一些问题往往是学生们真实的一面,班主任要虚心诚恳,冷静听取任课教师的提醒、建议甚至批评。如有一位班主任,当听到两位科任教师反映有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完成家庭作业后,他马上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并立即与家长沟通联系了解不做作业的原因,制定制度引导、约束学生,让他们认真上课。实行一个星期后,数学和英语老师都告诉班主任学生情况大有好转。其实,班主任不应把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简单片面地以为那是他们自己的事,课堂发生的事由科任教师管,与己无关,或袖手旁观,或有意回避,而应积极配合科任教师解决问题。
学校是一个教育的整体,对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都负有全面的责任。学校尽管有分工,但绝不意味着分家,任何一个部门和教师都不应该发生“外科”不管“内科”的笑话,而应当向敢于负责的教师学习,携手共建良好的育人氛围。
(《山东教育》2018年9月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