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应该是一种教育常态

发布日期 : 2018-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

山东省莱芜市高新区大故事小学   陈宁宁

 

精细是一个老话题,古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等古训,今有精细化管理的提法,更有细节决定成败的说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育人而论,精细更应是着力追求的品质,是持之以恒的教育常态。

精细体现了一种教育责任。作为教育者,精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担当精神,勇于负责,育人到底。细微之处见精神。比如,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有的班主任都五十多岁了,仍然和学生一起劳动。督促检查,从窗户窗槽、书本摆放到键盘清理等角角落落,无一遗漏。学生看到老师工作精细到位,时刻感受到老师的担当精神,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马马虎虎,精益求精的班风就会形成。有的班主任只是大手一挥,随口一布置,就躲到一边聊天,表面功夫稀稀拉拉,更谈不上细节管理。老师不在身边,学生无组织无纪律,干啥也是敷衍了事,班风自然松松垮垮。两个班级拉出来一亮相,高下之分立判。

精细体现了一种教育深度。育人细节是否做到位,精细到什么程度,能生动体现教育内涵的应有之义。一次春季开学,学校召开了教育教学表彰会,邀请部分家长作为颁奖嘉宾。我们把这次家长参加的教育教学会作为一次放大教育价值的活动来推敲,包括家长颁奖顺序先后、家长学生互动、教师家长互动、学生风采展示等,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家长和师生反响强烈。事隔几天之后,我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这是我多年来第一次接听这样内容的电话。他说,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生动的表彰会,既激励了孩子成长,又让家长深受启发。他要特别感谢学校和老师,什么都想得周到,做得到位,让人十分信赖。他还举了一个例子,他看到课间操时很多班主任一直在班级后边跟着学生跑,这在班级管理中算是正常的现象,而这位家长却从这一细节中捕捉到了深厚的教育责任心。

精细体现了一种教育品位。对任何人而言,干净整洁的校园与塑料袋、废纸飞扬的校园相比,感受自然强烈不同,乱丢垃圾的习惯和时时整洁的习惯,给人的感觉自然不一样,反应的教育品位也不一样。我们曾经遇到一些忽略细节带来的尴尬,家长到办公室或接待室,走后就在桌面和皮质沙发上留下印迹,说明有灰尘没及时清理。家长肯定注意到了,虽然碍于情面不明说,但内心肯定有一个令人不舒服的评价。我曾参加过一个教育座谈会,早去了一会儿,看见清洁工在擦拭桌面,擦拭完又把窗帘拉上开开灯,不明白大白天为什么这样,清洁工笑而不语。另一个参会者说出了实情,拉上窗帘就看不到落在桌上的杨絮,看不到杨絮也就不会被领导责怪。而拉窗帘的一个小动作,立刻让与会者对组织者的教育品位产生了负面评价。

总之,精细应该是一种教育常态,只有精细,才能让教育在卓有成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山东教育》201878月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