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影响一生
发布日期 : 2018-07-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六年影响一生
——山东省莒南县第一小学润心教育扫描
本刊特约记者 苗成彦 王永金
莒南县第一小学地处临沂革命老区,长期以来,学校重视将红色基因融入立德树人体系,坚持回归常识办教育,通过以心润心、文化润心、课程润心、书香润心、牵手润心,努力打造“润心”教育品牌。王立华校长说,要把学校建成“道德的校园,智慧的殿堂”。
用整个的心办整个的教育
社会转型时期,素质教育到底如何深度发展?立德树人如何突破又如何更好落地生根?2012年11月,王立华成为莒南县第一小学校长,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命题开始了深度思考。多年的教科研经历和丰富的从教经验,让王立华懂得如何回答教育的这一根本问题。
当时,莒南一小已处于良性发展轨道,教学质量名列前茅。在此基础上,如何能实现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如何能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实现这一更高目标的愿望,挑战着王立华的智慧,检验着王立华的胆识。
王立华的追求是: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卓越发展,实现学校优质发展的“三高”目标,即教育高品质、管理高效益、办学高品位。
王立华琢磨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头绪繁多,必须从中找到一个统领的、灵魂的东西,整体推进学校变革,让“立德树人”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探讨,这个“统领的”东西在王立华脑海里越来越明晰:它既能发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又能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在力量;既是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旦掌握了这个共通的价值,牵一发而动全身,“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怎样立德、怎样树人,以及深度推进素质教育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2013年春节期间,时任莒南县委书记的陈一兵在全县干部大会上提出,每位干部群众都要拥有“感恩心、包容心、责任心、进取心、自律心”,希望大家做“五心”之人,怀着“五心”情怀,努力为人民服务。
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五心”教育更应该从小学段抓起。王立华就是要给这些孩子从小播下道德的种子,给他们终身难忘的教育,教给他们一生最有用的东西。
王立华找来班子成员一起研究分析,决定立即落实县委会议精神,针对一小办学实际,将“感恩心、包容心、责任心、进取心、自律心”等元素引进校园,在全校开展以“五心”为主要内容的整体性教学改革。
“习惯是教育的根本,育德是教育的灵魂。”王立华认为,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2013年3月,王立华经过多次深入调研,邀请多位专家研讨,参照临沂市特色学校建设意见,确立了“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将“五心养成教育”初步定位为学校德育特色,通过加强德育品牌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抓手,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革。
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心灵润泽心灵的事业。学校确定了学生“五心养成”的目标要求,并对“五心”作了诠释:感恩心是存有爱心,感恩一切,是积极、幸福的人生态度;包容心是理解、协商、互让,在交往中用宽厚、仁爱的心包容对方;自律心是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是修身立志、成大事必备的条件;责任心是勇于担当、履行义务的自觉;进取心是坚持不懈地追求新目标,主动学习,不甘落后,勇于迎接挑战,成就美好的人生。
任何一项决策的落地,都要经过校本化实施过程。2013年3月,学校站在学生一生发展的立场,以五心养成教育为引领,提出了学校发展第一个三年规划,确定了“制度育人、文化立校、科研先行”的办学策略,完善了校本化实施方案。
学校立足“整体人”的培育,将“五心”培养目标纳入学生六年成长的各个阶段和关键环节,形成学段衔接、学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的办学体系。这种办学思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促进了学校教育一体化发展。
学校从学生生命立场出发,对道德发展关键时期和关键因素进行准确把握,开启了心灵润泽、立德树人的系统化探索历程。先后推出校园文化、课程规划、课堂文化、家庭教育、经典阅读、研学旅行、主题设计、微信公众平台等一系列校本实施策略,实现心灵润泽的全覆盖和全息化。
当学校发展进入第二个三年规划,全体一小人在“六年影响一生”理念的引领下,开始将“五心养成”德育特色体系加以深化、细化,不断丰富教育实践,不断拓展教育渠道,逐渐构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润心教育”品牌,文化校园、书香校园、幸福校园、智慧校园,形成了学校文化体系。这里的每个学生都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这里的每个教师都奉献爱心、永不满足。
文化润心,立体育人
“学校应办出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就是学校的文化。”王立华认为,文化是德育的血脉,立德树人只有靠文化的影响,润泽人的心灵,以文化人,全面熏陶,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
破题在关键处,着力在细微处。“学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如观念文化、班级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以及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中的教师文化,发挥着导向和引领作用。”习惯于研究思维推进工作的王立华,选择了以文化育人改革推进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地。
2013年5月,莒南一小决定从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施以让孩子们感动、感念并触发心灵细节的教育,向他们的思想理念中注入感恩、包容、责任、进取、自律等崇高美德,促其内化为积极健康的意识和信念,最终沉淀为人的精神和品质,进而培养“聪颖与担当”的阳光少年。
“学校作为育人的主体,要从办学愿景、办学目标、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因素对学校文化系统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才能对立德树人工作做出科学决策,带领全校成员做正确的事情。”王立华在“校长手记”中写道。学校应将文化建设重点放在教师文化培育和师资队伍道德领导力的提升上,努力增强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道德领导力不足的老师,绝对谈不上从道德情感上真正关心学生。莒南一小将“五心”纳入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先做“五心”教师,达到“为人要有感恩心,处世要有包容心,行事要有责任心,立身要有进取心,为民要有自律心”的标准,最终养成教师师德素养,形成一种共通的价值追求。
一个组织共同愿景的实现,离不开组织核心价值观的引领。2015年初,莒南一小开通微信公众号,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学校每天将文章上传“莒南一小”微信群,解读一小精神,领悟人文情怀,记录校园故事,铭记发展历史,倡导读书活动,浸润精神成长。
王立华在《制度育人,文化立校》一文中诠释了如何避免教育发展的周期率问题,提出了文化才是长久兴校根基的观点;在《成绩代表着什么》一文中,指出考试成绩如何运用才是关键;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一文中,提出教师要享受职业幸福感;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一文中,提出应该培养心态阳光、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有学习能力的学生。
……这样的睿智思考,这样的温暖情怀,在王立华的文章里随处可见。
教师道德领导力是否真实提升,关键要看课堂能否体现。莒南一小坚持以“六年影响一生”理念为统领,以特色教师培养为抓手,用特色教师培养构建课堂文化,为学生创设好学、乐学的课堂学习时空,着力培育学生的感恩、包容、责任、进取、自律等美德品质。
为引领教师走上科研之路,2015年3月,学校启动《以观课议课为途径,提高教师现场学习力》课题研究。一年多时间的研究,课题组先后研制形成了教师课堂提问、课堂参与、课堂行为观察量表,关注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质疑、批判思维、创造性、自主性、独立思考等品质生成,教师的“专注力、捕捉力、转化力”等现场学习力以及研究力、教学领导力等同时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秦晓兰老师是莒南一小的少年大队总辅导员、语文老师,同时也是一位班主任。她利用《西游记》《道德经》《曾国藩家书》等经典作品,在班里策划设计了“润心教育”改革。秦晓兰老师带领学生制订了“每天四问”的自我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让学生每天问一问自己,强化自律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培养。“每天四问”:一是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二是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三是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四是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每天四问”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内驱力,学生自立、自觉、自新的品格也逐渐培养起来。
每天早上,王立华都坚持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为孩子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一缕暖心的微笑,甚至一个爱的眼神。有时迎着朝阳,有时迎着雨雪,雷打不动,言传身教地感染着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传达出一种热爱教育、热爱生活的精气神。“这是校长每天为孩子们上的第一课——感受关心、感受爱。”电教主任王永金说。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教师首先具备‘五心’,才能养成拥有‘五心’修养的学生。”学校工会主席孙钦云说,“这就是我们的润心教育,教师用心灵滋润孩子的心灵,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而是在日常的言行中、在人格的感染中,润物细无声,五心素养自然渗入孩子的骨髓、浸入孩子的内心,美好心灵自然形成,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无论是多么先进的办学理念,只有将其融入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中,传达到每位学生的心中和脑海里,才能生根开花结果。2013年9月,莒南一小启动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将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建设独特的班级文化、小组文化,以此将学生的生命意蕴、诗意梦想、个性创造、人文道德等融入其中,营造其乐融融、教学相长的育人境界。
文红粉是一名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致力于完美教室打造。文老师用学生作业拼成“书”“行”字样,营造意蕴丰厚的墙壁文化,“寓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每个学生都能做最好的自己”。文老师在特色班级创建中,总是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文化板块,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设班级文化环境。
张筱君老师是一位六年级的班主任,她将“五心”融入班级文化、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班级每一项决策都坚持学生立场,感恩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选择,包容学生的犯错,放大学生的优点,关怀学生的成长。久而久之,张筱君的班级形成了独特的“五心”文化。
漫步莒南一小校园,处处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宣传栏里,诗文辞赋随处可见,诸子百家凝视众生;楼宇走道,细节凝练智慧,小善积累厚德;古诗词长廊,诗文配画图文并茂,书法作品精彩纷呈;校园网站,及时传递正能量;“童稚下学时,一路读书声”,诵读经典的路队文化成为一道“亮丽风景”;“文明礼仪操”,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引领学生的行为养成。教师文化引领教育自觉,环境育人蔚然成风。
莒南一小精心构建起了立体的校园文化,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氛围。生活其中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熏陶、得到教化。校园文化闪烁着蓬勃的生命力量和道德的智慧光芒。
课程润心,整合育人
为了充分体现“五心养成”的统领性,学校不仅把“五心养成”确定为学生道德学习的内容与目标,而且将其纳入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对照“五心养成”内容要求,根据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把握住学生思想发展的脉络,设计相关主题实践课程,构建形成年级主题实践课程。如一、二年级主要围绕“感恩心”设计“感恩”主题实践课程,三年级围绕“包容心”设计“协商互让”主题实践课程,四年级围绕“自律心”设计“自律守信”主题实践课程,五年级围绕“责任心”设计“勇于担当”主题实践课程,六年级围绕“进取心”设计“自强自立”主题实践课程。
“润仁心、培良知、育良能,唤醒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自觉”。莒南一小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坚持以长短课改革为突破口,将拓展类课程细化为精品共性课程和特色个性课程等26门课程。其中,精品共性课程包括语言类(写作)、时政类、思维类、交往类、健康类、艺术类,特色个性课程包括阅历类、仪式类、牵手类、衔接类、主题教育类、社团类、创新类,保证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兴趣发展的需求。
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是立德树人的起点。从2013年开始,莒南一小开设以“红色教育、科技教育、爱家乡教育”为主题的游学课程,利用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活动。学生走出学校,先后到临沂科技馆和书法广场、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馆、孟良崮烈士纪念馆等地,感受先进科技、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领略家乡美景,感受先烈们的爱国精神。这些亲身体验、实地考察或调查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完善自我、热爱自然、关注社会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德育的实效性需要强化德育的生活化和情感的体验。莒南一小根据“五心养成”目标,分类构建节日文化课程。如:借助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借助春节、中秋节,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借助清明节、国庆节等,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借助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保日等,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教育;借助“世界粮食日”,对学生进行了爱粮、节粮教育。这些传统节日特色课程,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
为了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课程选择权,2015年9月,莒南一小启动了选课走班制度,为学生精心设计合唱、文学、科学探究、剪纸、绘画、主持、书法、乒乓球等10多门社团活动课程,将校本课程制作成选课菜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选课走班制度保证了学生的学习选择权,润育了学生的进取心和自律心,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选课,每一学期选择一次,按水平不同分层走班上课。学校从选课到课程实施,形成了完整的程序机制,实现了自主选课、走班上课、分级考核的管理模式。选课走班制度,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滕升华副校长说。
如今,“小作家”文学社团在各级刊物发表作文419篇,乒乓球社团连续5年获县乒乓球联赛团体和个人冠军,合唱社团在“小荷花”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节目展演中获金奖。魏婉莹同学获得山东省电视台第六届校园金话筒主持人大赛二等奖,庄晶如同学在山东省校园学生才艺展示大赛中获小学声乐一等奖等。这些精品社团,彰显着学生的灼灼风姿,诠释着一小“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和“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秦晓兰老师利用原版《西游记》和《道德经》作为素材资源,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背诵《道德经》,用经典浸润“五心”。在指导学生阅读原版《西游记》经典小说时,模仿故事情节,组建取经团队,感受取经的艰难历程。秦老师要求孩子们把每次阅读的感受和收获,做成思维导图,再制成“美篇”,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五心养成”班本课程。“班本课程”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莒南一小从课前基本功入手,着力构建润心课堂教学模式。他们先是探索了“四环七步”集体备课模式,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全学科、全息化观课议课活动,全面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四环七步”基本流程为:集备研讨(个人初备,有效提问——集体研讨,形成预案)—先导探索(先导示范,专业引领——一次议课,二备改进)—跟进提升(跟进模仿,递进提升——二次议课,三备完善)—实践推广(群体实践,个性展示)。
谈到教学模式这个话题,滕升华副校长告诉记者,实施“润心”教学策略,即“开心激趣—专心探究—齐心合作—精心点拨—信心提升”。按照这一策略,每个学科组以学科为单位,分别构建特色教学策略。语文学科的卓越课堂教学策略是:自读识字—合作交流—品读领悟—巩固延伸;数学学科的卓越课堂教学策略是:唤起与生成—探究与解决—强化与应用—小结与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唤醒了每位学生成长的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不断成长。
学生的成长状况、幸福程度等,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莒南一小坚持以学定教、以学评教,通过书面测试、撰写小论文、活动实验、实践设计、学科竞赛、现场表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综合和动态的发展性评价;反过来,用学生的成长状况,考量教师课程意识、课程规划能力、课程评价能力等课程素养,衡量润心教育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等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等。
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同时也是一体化过程。莒南一小将小学教育纳入学生人生教育全过程,注重幼升小、小升初的衔接,从习惯养成、知识衔接等方面入手,以小升初经验交流会、小初衔接养成教育报告会等方式为载体,开发“引桥”课程,促进学生学习生活的幼小衔接、小初衔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求学六年,在这里毕业了,我们没有当甩手掌柜;入学时,我们也没有对他们袖手旁观。前伸三年,实行幼小衔接;后延三年,实行小初衔接,12年的养成教育必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王立华说。
书香润心,整体育人
未来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和能力,必须从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开始。莒南一小把握小学阅读启蒙和阅读素养形成的黄金阶段,将五心养成融入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促进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2013年4月,莒南一小启动实施“大阅读”读书计划,提出以文养德、“读好书,做好人”的号召,并把4月定为读书月。
学校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成长规律和学科教学需要,统一购置《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等必读书目,共有100种10000册图书,并将优秀电影、纪录片、专题片等作为阅读课程,丰富了阅读资源,为阅读课奠定了基础。
为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利用每层楼的空间,设置移动阅读书架,便于学生阅读;学校联合莒南县新华书店,打造“琅琊书吧”一小店,服务教师阅读;学校新上超星校园数字阅读系统,丰富阅读形式,开阔阅读资源。
为了建立推动读书活动长效机制,莒南一小推行阅读课程改革,将阅读活动纳入课程规划,坚持长短课结合,将每天下午的三节课,由每节课40分钟缩减为30分钟,将节省的时间与课外活动时间结合,开设全校大阅读课,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统一阅读。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制订阅读计划,印制了阅读卡,按年级阶段分发到班级,实行适性主题大阅读。学校定期开展读书沙龙、读书论坛、图书漂流等活动,通过群众性的读书活动润泽学生的心灵。
优雅的校园里,鲜花盛开,树木青翠。周二或周五下午3点,诗一般的环境里,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飞出,像动人的大合唱,音符漫天。此时,笑容可掬的教师,天真活泼的笑脸,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莒南一小抓住“读书—写作—发表”这个阅读链条,着力为学生搭建读书展示的平台。学校组织创办了《小金星》校报,编辑出版了《雏鹰文学》《百草园》等刊物,为师生发表美文提供平台,促进了阅读成果的转化。
王立华率先带头读书、带头写作,并提出许多精当见解。600多篇教育叙事、课堂反思、校园感动、管理心得等文章,留下了读书学习、思考创新、家校合作、生活旅行等随笔,记录了对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教师提升的思考。在王立华带动下,师生争相读书、购书、写作读书,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
兴于诗,成于礼。莒南一小注重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大力推行诗心育人,引导教师和学生读诗、写诗,培育学生优雅的生命情感。针对小学生学习特点,分类选择优美的古典诗歌、童谣作品供孩子阅读,做到晨读有诗诵、校园有诗画、教室有诗句、节日有诗演。
同时,学校专门成立了“春草诗社”,作为诗词创作的主阵地,激发师生创作热情,在全校兴起写诗热潮。如今,莒南一小已结集出版教师版《杏坛诗集》、学生版《百草园诗刊》等,学校已成为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基地。
为了让师生作品得到更多展示的机会,2015年寒假莒南一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辟“校长手记”栏目,王立华写下了第一篇文章:《寒假第一天》。从那时起,每天一篇,至今从未间断。“校长手记”不仅是校长治校的思想结晶,也是立德的宝贵资源,更是教师教育和家校沟通的载体。
几年下来,微信公众平台栏目日渐丰富,小到教师日常教学的所思所想,大到学校发展的制度及规划;从“校长手记”,到现在的“校园快讯”“家有儿女”“域外传真”“教育故事”等十几个常设栏目,还有“传统节日”“家访故事”“家风进校园”等短期专栏。这些栏目,不仅记录着对师生发展的工作要求,也记录下学校发展的历程。
读书兴味长,落笔墨花香。在莒南一小,记者处处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同伴共读的身影随处可见。学校用“心”营造着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智慧校园、幸福校园,用读书提升着教育素养和人文素养,用读书修炼着课堂,促进每位师生精神的完整成长。他们既有立德之行,也有立言之为,更有立功之成。“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牵手润心,一体育人
学校从来不是青少年成长的“孤岛”,也不是孤立育人的“单行道”。莒南一小通过构建牵手课程,实施家校牵手、亲子牵手、师生牵手、校社牵手,为每个孩子搭建成长的“立交桥”,打通学校、教师和学生与世界的联系,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
与家长牵手,实行协同育人。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家长过分溺爱和娇惯,再加上父母大多有“望子成龙”的想法,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儿童道德成长引领能力,不仅是校长和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作为孩子第一任启蒙老师的家长,也必须具备这种能力。”王立华说。
过去,学校教育一直行走在单行道上,与家庭、社会处于游离状态。莒南一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家庭教育年会,连接起家庭和学校的育人桥梁,打通了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分享育人理念,让教育相关者都参与到育人全过程中来,实现了家校协同育人。
良好的家风、家训,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持续终身的。王立华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从小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她深知家风家训对孩子影响的深远,决定利用这一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五心”教育。在县教研室主任徐名印的指导下,2016年12月,莒南一小启动了家风、家训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优秀家风家训征文、家风家训优秀家庭等评选活动,让孩子们分享家风、家训及背后的故事,将优秀传统文化之风吹进了孩子们的心灵。
在莒南一小,家长成为孩子每天记录的督促员,陪伴他们成长。学校除了成立亲子阅读联盟之外,还开展亲子同游、“亲子共学日”、亲子共读共写活动,引导家长进课堂听课评课,进考场当考官监督考试等。一系列亲子教育活动的开展,拉近了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学生、学校和社区的距离,加深了情感交流,转变了教育方式,提升了家教效果。
除此以外,“名家进校园”也成为家校合作育人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学校请老红军郭凤海讲述革命故事,请“五老”队伍进校园,举办先模报告会、名家进课堂等活动,丰富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开展“优秀学子进校园”等系列活动,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为学弟、学妹做报告,介绍学习、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把美好的情感和故事传送到每个学生。
与身边的榜样牵手,在人格感染中感受向上成长的力量。在莒南一小,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用自己的力量成长着。学校采取不同的形式与成功人士牵手,开展励志教育活动。一方面,每年举办一届“十大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通过举办颁奖仪式、宣读颁奖词、颁发获奖证书等形式,传递“五心”教育正能量。另一方面,学校出台人才政策,让事业留人。孙怀军是一名体育老师,他不仅负责体育课教学,担任校园《春草文学社》社长,同时还在莒南县文联兼职。学生文化社、诗社都离开孙怀军,为老师和同学们编辑稿件,修改师生和家长的投稿等,孙老师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有位学生风趣地说:“我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把我教会的。”
王永金是一位语文教师,兼任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同时,他还是新闻宣传的负责人。王老师工作起来总是夜以继日,不辞辛苦,毫无抱怨,老师和同学们都称他是“拼命三郎”。王老师挚爱着教书育人这一事业,用行动诠释着教育大爱。2016年10月,王永金被评为“临沂市十大最美教师”。像这样的老师,还有李芳、杨伟丽、林青等很多很多……
王立华说,凡到莒南一小任教者,必须是全科教师,不仅谙熟自己学习的学科,还要至少掌握学科之外的一两项技艺或特长。“因为这所学校是一所育人教书的学校。只会教书不会育人,这里的学生不喜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莒南一小的润心教育是“润泽心灵”的教育,通过教育滋润孩子的心灵,在日常的言行中,在人格的感染中,孩子美好的心灵自然而然地形成。这种教育与影响,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莒南县大店镇是“齐鲁红都”,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115师司令部驻地和山东省政府诞生地,如今已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利用这一资源,构建“五心”美德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孩子们来到这里,走近历史、走近革命老前辈,找到信仰,找到价值,有了力量。孩子们反复参观、学习后,深深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效激发了“捍卫祖国、巩固国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人生情怀。
“六年为什么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拿什么影响孩子一生?又怎样影响孩子的一生?”莒南一小用行动对此做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不仅关注学生的当下,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关注学生未来人生的美好;不仅注重学生知识量的增加和技能的长进,更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以及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生成;不仅为每个孩子奠定美丽的幸福人生,也不断绽放着自己积极人生的美丽,在引领每位家长美好人生走向的同时,也引领着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风尚,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
莒南一小以“六年影响一生”的伟大情怀,用“润泽心灵,化育生命”的润心教育智慧,诠释着美好教育的本质和立德树人的真谛。
(《山东教育》2018年6月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