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确定性的教育

发布日期 : 2018-05-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第七实验学校     宋长英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湾林学校   林凡瑞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面对不确定性的忍耐》一文中写道:人们都预言邻居家的孩子没有出息,因为他自小说谎并且好吃懒做、偷鸡摸狗,不想他在几年牢狱之灾后居然做起了买卖,如今也成了人五人六的“中产阶级”;而对门勤劳的大叔吃起了城市的低保,过春节的时候眼巴巴地等待着送温暖的社区干部带来一桶大豆油……我们面对婚礼上的一对玉人抛洒尽了人间的祝福,但起码有一半以上的来宾对他们能否白首偕老疑窦丛生。

凡此种种,为什么会有如此变故呢?原因就在于,很多情况下,未来是不可预知的,往往是诡谲难测、变化多端的。这就是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对教育工作者有着更多的启迪和昭示,运用不确定性原理,可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诸多问题,让教师的思维更加开阔,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

由于我们对不确定性原理认识不足,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出现一些纰漏和瑕疵,长期被“因果论”的思维定势所左右,总是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成金科玉律,认为凡事都有个前因后果,有因必有果,果从因中生。举例来说,我们经常这样教导学生:要想做个优秀的人,必须从小遵规守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认真听讲,用功读书,勤学好问,按时完成作业……

这个因果关系是否完全成立呢?其实未必尽然。我们发现,很多情况下事实是颠覆着这一定论的。许多在学校是个顽劣的甚至是错误不断让老师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后来却是大器晚成,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才,甚至是高端人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有些在学校里老实巴交、规规矩矩做人的孩子,在以后的道路上也未必能够走正道,甚至还有的误入歧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考查就更带有“不确定性”了,有的孩子学习一直很用功,作业也是有板有眼地完成,可是考试成绩未必优于一些看起来漫不经心的孩子,原因何在?一是与个人的天赋有关,二是与临场发挥和题目难易程度有关,因此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就在所难免。凡此种种,就让孩子的一切带有不确定性——事实上,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这个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很多情况下,残酷的事实摧毁着必然的结论。

充分认识了教育的“不确定性原理”之后,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方法、工作思路就该有所改变,而不应主观判断,机械行事,把孩子一竿子打到底。“三岁看老”只能是不成熟的一句俗语,或者说是带着缺陷的律论,绝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认识了这一原理,教育工作者在处理教育、教学的事务上就该有更多的灵活性,要用“变化的”“不确定的”眼光看待问题,对待学生要用一颗更加宽容的心,善待学生,理解学生。比如,平时很守纪律的孩子犯了错误,就不该恶狠狠地说“你平时遵规守纪的,怎么突然间犯起错误来了?真令老师失望!”要知道,平时很守纪律的孩子也会偶尔犯错误的,犯错误是有很多外在因素存在的,谁能预料得到呢?再比如,一个历来很守时的孩子迟到了,老师大可不必不问青红皂白训斥一番。生活之中处处存在着不确定性,也许这个孩子这次是提前走出家门的,却在路途中遇到了“不该发生的故事”成为迟到的因由。又譬如,在老师的头脑中,一直认为某某同学是个优等生,平时成绩很不错,某一次却考砸了,成绩很不理想,这时候,老师们往往先是瞠目,再是叹惋,再是愤懑,再是训斥……懂得了不确定性原理之后,老师们的态度会完全改变,会用一颗容忍的心对待他们,少生些闲气,少伤了和气,心平气和、婉转动听地与孩子交流,一起寻找因由,从而戒除导致孩子败北的“不确定因素”的根源。

但是,在对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教育工作者也应小心谨慎,明察秋毫,谨防一些“聪明过度”的孩子以“不确定因素”为借口钻空子,寻找失败和错误的理由。做错了事情,总是强调客观生成的原由,强词夺理,知错不改,将错就错;成绩不理想,总是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千方百计强调外在因素的干扰,或是题目太难,或是头脑混沌发挥失常,等等。

教育虽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但并不是否定客观规律的存在。“不确定性”只是一个微观世界,正如毕淑敏所说,越是瞬息万变的节奏,越是小的偶然性越不好预测,大的宏观世界就是一个概率的组合,存在着可以预测的规律,轨道就是秩序。一个优秀的孩子偶尔考试发挥失常,但不可能永久失常;一个守时的孩子偶尔迟到,但不可能永久迟到。从长远来看,不确定性是暂时的,确定性是持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方法上要灵活运用,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变应万变”出自《道德经》,属于道家思想,是指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但其变化会遵循一定的轨迹,无论怎么变化都脱离不了本源。所以,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沉着冷静,寻找事物发生的根源并做出相应的决策,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山东教育》20184月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