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懂教育的人管教育

发布日期 : 2018-04-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东明县马头镇中心校    

 

常听一些教育专家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其实,好老师也是夸出来的。

1982年,我登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那时,乡镇一级的教育管理部门称之为“中心校”。一个校长,一个副校长,一个会计,语、数两个教研员,仅此而已。几位领导整天骑着自行车,深入各校调研,发现亮点总是大加赞许。

某村小的几位老师,以校为家,每天总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把一些砖块、瓦砾、碎纸屑挖坑埋掉。每天放学后还加班一对一义务辅导后进生。领导发现后,召开了现场会,之后每逢开会都表扬这所小学。榜样的力量细雨般润物无声,但却是无穷的,全乡30多所小学,管理水平很快都上了台阶。

某教学点的一个低年级老师为了教生字,用纸板制作了许多生字卡片,还制作了一个“识字转盘”,被来校听课的教研员发现后,将其经验在全乡推广,那个老师一下子成了明星。受其影响,当时教低年级的老师中出了好几个县级识字教学能手。

当时的我还是一个毛头小伙,虽在一所不大的小学任教,工作上也很有热情,看到学校没有音乐老师,就凭着学到的一些经典老歌,教学生哼唱;看到学校不上体育课,就带着学生跑跑步,学一学广播体操,还和同事一起自制了跳高架,挖了跳远沙坑,垒了水泥乒乓球台……我们学校的负责人很开明,在他的支持下,学生时代就爱好文学的我,又办了一份油印小报,半月一期,名曰《小学语文报》,由于贴近校园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每期出来,学生都爱不释手。借此平台,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起初,印量也就几十份,只在本校传阅,后来竟办得红红火火,全乡发行,印量达到近千份。说真的,能如此风生水起,多亏中心校那几位懂行而又淳朴的主管领导。

记得几位领导来到我校,看到我们干工作颇有创新精神,当即拍板——将油印小报发到全乡各校四、五年级,人手一份。从此,领导对此事总是大会宣传小会讲,再三表扬我们,后来,还把小报送到县教育局。教育局的局长也很欣赏,在全县业务会上多次表扬我们的创意,并号召全县中小学学习我们的做法。

领导的肯定和褒奖,激发出我们冲天的干劲,我经常利用星期天骑自行车去几十公里外的县城购买纸张、油墨、钢板、蜡纸。每到出报纸的前一周还要加班加点整理稿子、设计版面、刻蜡纸、手工印刷……常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

其实,那个时代,农村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没日没夜地干。早上,天不明就起床,到校领着学生上早操,然后早读,中午、下午各上三节课,晚上还要加两个小时的晚自习。当时,我们这里大部分地方还没有电灯,晚上就点个汽灯。印象中,那时的学生、家长也很单纯,很配合老师,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尽管当时的办学条件很差,老师待遇也很低,每月不过几十元的工资,但大家却无怨无悔,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就教育质量、教育内涵而言,绝对不逊色于今天。

回过头来,现在的教学条件已远非当年可比,但教育教学现状却并不乐观。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缺少人文情怀,不懂教育,管理学校闭门造车,毫不关心学校的内涵发展,除了搞什么督导评估,就是搞什么年级竞赛,给学校排名,给教师排队,老师们疲于应付,天天忙得焦头烂额。领导开会、下基层也从来不知道为老师点赞,包括一些家长在内,看的尽是学校的阴暗面,抓的都是教师的小辫子。卫生差了,当场让你出丑;安全出了问题,一顿臭骂,还要写检查受处分;迎接检查准备不到位,批了又批。老师噤若寒蝉,紧张兮兮,每日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你说,咱当老师的连起码的尊严都没有,干工作怎么会有热情?!

前不久,国家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说:文化教育的现状不言自明,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一定要让真有文化、真懂文化教育、真爱文化教育的人管文化教育。此话振聋发聩,发人深思。

 

(《山东教育》20183月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