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国学,绽放德育之花

发布日期 : 2018-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根植国学,绽放德育之花

——高青县中心路小学构建德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

山东省高青县中心路小学   孙华东   焦   明   许   雷
山东省高青县教研室         董云峰

 

清晨,漫步在高青县中心路小学整洁的校园里,感受着浓郁国学味道的校园文化,耳畔回荡着国学诵读的琅琅书声,偶尔从身旁走过的几名小学生落落大方地敬礼问好……这一切,让人赞叹:是什么教育理念和办学举措,让这所位于城乡结合部、80%的学生是进城务工子女的学校,取得了如此令人心生敬意的办学成效呢?

学校家委会吕瑞军主任是这样说的:“中心路小学格外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他们把德育和国学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引导孩子们学习中华民族的国学经典,并从中汲取德育的力量,从而构建起了一整套日渐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学校坚持这样的办学理念,我们支持!孩子在这样的学校学习,我们放心!”

 

缘起:国学不应仅止于诵读

 

谈起高青县中心路小学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那要追溯到10年前:2006年前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会、团委等多次组织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诵读活动,掀起了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国学热潮。可是,面对这些诵读活动,高青县中心路小学的领导班子成员们静心思考:对中华民族的这些国学经典,我们是否应该只停留在诵读熏染的层面?能否进一步深挖并有效传承其更具价值的思想教育内涵呢?

与此同时,一些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更是引起了学校领导们的警惕。如果说广东佛山小悦悦惨遭司机反复碾压、沸沸扬扬的彭宇案等事件离我们很遥远的话,那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某学生的遭遇,就用它离奇而又幸运的经历实实在在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该学生在上学途中路遇一名发病的成年人,他果断问询施救最终反被诬陷,好在路旁的监控证明了他的清白。

这一事件虽属个案,但明确地向我们昭示:加强公众道德教育,促进社会道德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已经刻不容缓!百行德为先。德,既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更是关系国家乃至民族荣辱兴衰的根本。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既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工作,必须以育人为先。基于以上理解,我们深深感受到:就学校工作而言,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基础教育全过程,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

作为学校教育,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段,科学地渗透、强化良好的道德教育,进而提升民族素养,我们责无旁贷。而这如火如荼的国学热,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从中汲取道德元素的最好契机,它可以“形神兼备”地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心底!

 

架构:两条“腿”走路,践行知行合一

 

思路易有,实践难行。如何真正将这种思路科学有效地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呢?

高青县中心路小学领导班子组织全体教工对这一教育思路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交流。在一月有余的讨论交流中,新的办学思路、育人目标和路径逐渐清晰起来:学校不能止步于知识的传授,教书的目的更在于育人,我们应该坚持“教立国为民之才、育知书达礼之人”这一既着眼高远又脚踏实地的育人目标,培养“尚德明理、健康阳光”(办学理念)的高素质文明少年。

而这一目标的达成,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精髓——国学经典无疑是最好的依托和凭借。国学经典虽然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但我们却可以剥丝抽茧,从众多的国学经典宝库中条理出“仁、义、礼、智、信”五个德育特色主题元素,“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归纳的五个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范畴。今天,我们既吸取其精华,更赋予其体现时代精神的崭新内涵:仁——以人为本,人性关怀;义——公平正义,坚守原则;礼——恭敬尊重,礼仪文明;智——崇尚知识,追求真理;信——忠于职责,诚实守信。五个主题分别对应一至五年级,一个年级一个德育特色主题。每个年级在兼守礼仪、纪律、卫生等常规德育规范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本年级德育特色主题进行教育。

每个年级的德育特色教育都坚守“知”“行”合一、“两条腿”走路的实施策略。具体而言,一条“腿”为德育的“知”,即全体教工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懂得个人道德、家庭美德、社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在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有序有机渗透仁爱、公正、知礼、智慧、诚信的德育教育,“知”的落实途径在课堂,责任主体是全体学科教师;另一条“腿”为德育的“行”,班主任协调家长分年级按德育特色主题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从而努力追求德育教育的知行统一,“行”的落实阵地在课外、在家庭、在社区,责任主体是班主任和家长。

为切实保障两条“腿”能够协调有序地运行,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与人文素养培植实验研究》和《以校长为首构建全员育人导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两个市级课题研究项目的实施,以求全力助推学校“让国学携手德育”办学特色的扎实落实。

 

践行:细致入微编织理想的“德育梦”

 

“两条腿”走路、践行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确立了,接下来就是如何细致入微地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去满怀真情地编织令人向往的“德育梦”了。

1.立足课堂,渗透德育的“知”

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道德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落实德育教育,课堂是主阵地。

学校首先强调的是让国家、地方课程落实德育校本化,即我们要求全体教师依托以《品德与生活(社会)》为主体兼含语、数、英在内的所有国家课程和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体的各地方课程,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效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让学科课程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之外,更要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强化。

其次是建设校本课程落实德育特色化:2007年暑假,学校组织全体语文教师编纂了一套《中心路小学国学诵读丛书》,五个年级每年级一册,对应一至五年级,主题分别为“仁”“义”“礼”“智”“信”,每册内容分为四大部分,一是凸显本册德育主题的育人故事篇,二是《论语》《百家姓》《大学》等国学经典篇,三是《岳阳楼记》《陋室铭》等美文共读篇,四是从《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中分解出来的古诗词。其中,第一部分的古典育人故事,每篇课文又包括作品简介、原文呈现、今文阅读、故事链接等内容,可读性强,育人主题性突出。近十年来,我们参考省、市、县各级专家同行的建议意见,已经对该丛书进行了四次修订。目前,这套丛书已经升级为我校的德育系列丛书,而且有了《德育系列丛书课程标准》,使该教材的使用有“标”可依。更重要的是,丛书中增加了我校全体师生撰写的围绕在孩子们身边的班级、学校、家庭、社区中凸显“仁义礼智信”的小故事,如此使学生感受到德育并不遥远,仁爱、正义、知礼、智慧、诚信就在孩子们的身边。

为了使这套丛书能够有效成为学校进行德育的文本支撑,学校将“经典诵读”纳入校本课程实施体系,明确了教育教学任务的分工:语文教师为学科类教师,每周利用一个课时和两个晨读、一个课外活动,负责经典解读,对学生的经典诵读和德育元素的挖掘落实进行引领、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要更加注重根据其文本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达到“育人”的功能,这才是教育的真正追求。

国学诵读课成了老师和孩子们的最爱。王爱华老师至今难忘她引导学生学习《增广贤文》时精心设计的那一节“学会宽容”为主题的国学教育课。当时班内不少同学常常为了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所以王老师把《增广贤文》中的几句警句加以整合,对学生进行巧妙的思想道德教育。课堂上,王老师由同学们之间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入手,让学生来谈感受,然后引出《增广贤文》中“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孩子们懂得了人要学会宽容,并且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王爱华老师在教学随笔中这样写道:“听着学生们诵读国学经典,感受着学生们身上的变化,看到学生们道德品质得到提升,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动——诵读真美!”

“国学教材”成为了我校名副其实的德育资源,成为了我们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源头活水。

2.组织活动,落实德育的“行”

亚里士多德把德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德育不能“天桥把式,光说不练”。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紧紧围绕“仁、义、礼、智、信”这五德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努力追求着德育工作的知行统一。

1)特色德育活动主题鲜明

各年级组在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再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相对稳定的特色德育实践活动“模式”。

让我们看看一年级下学期围绕“仁”这个主题,组织开展的“我长大了”系列实践活动的内容吧!

活动一:“我有双手会劳动”: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洗刷碗筷、准备学习用品、整理书包、收拾书桌、洗袜子和小衣服等。

活动二:“我敢自己睡觉了”:晚上自己洗刷完毕后,不用父母陪,独立睡觉。

活动三:“我能自己学习了”:对各门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喜欢读书,养成按时独立作业、学习的好习惯,遇到困难学着自己想办法解决。

活动四:“我的特长顶呱呱”:在写字、画画、手工制作、弹琴、唱歌、跳绳、下棋等特长方面有自己的兴趣。

活动五:“我能当好值日生”:热爱劳动,学会正确拿、放和使用卫生用具的方法,认真扫地、拖地、摆放桌椅等。

再让我们看看二年级上学期围绕“义”组织系列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小镜头:

遇到下面的情况时,你会怎么做?

爸爸喝了很多酒,妈妈劝他少喝酒,爸爸不但不认错,还跟妈妈吵架。

小刚借同桌的钢笔不但不还,还说没人敢拿他怎么样。

在校园里,看到一名检查员要求一位随手扔纸团儿的同学捡起来,他就是不捡,还口说脏话。

……

以上是二年级同学开展“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主题系列班队会上的几个情境式问题。“说正义”“写正义”“画正义”系列活动,使孩子们深深懂得了什么是正义,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小学生、小公民。

三年级主任杜作风老师谈起他们围绕“礼”开展的德育活动就动情不止:“自三年级开始,我们重点围绕‘知书达礼’来展开德育实践活动。我们借助‘礼’的形式,赋予新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特别是恭敬、尊重品质的教育。例如对国家的恭敬,对学习的恭敬,对老师的尊重,对父母的敬爱,对于社会各行各业人的尊重等等,都注重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来学校参观的领导、老师都对孩子们规范的礼仪言行印象深刻。”

智,即智慧。如何引导孩子们懂得智慧在学习、生活中的价值,如何才能增长自己的智慧,如何才能营造一种乐学求智的氛围?四年级的班主任付玉霞老师感受颇深:“我们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们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搜集中外古今科学家的发明故事,制作一期以智为主题的手抄报,感受智慧的魅力;开展一次以智为主题的故事演讲,可以讲中外古今名人的智慧故事,可以讲围绕在自己身边的亲人、同学、老师、工匠师傅的智慧故事,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启发;观察整理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小困难,思考并和小组内同学讨论如何解决这些小困难,将解决的方法和收到的启发整理出来,和大家共享。”

“进入四年级以来,我的孩子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爱学习、喜欢读书了,遇到问题总喜欢钻研出个一二三来……”很多家长明显感受到了孩子好学求智的变化,可以说,这是以“智”为主题的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开出的可喜之花。

五年级主任徐文华老师介绍他们组织的德育实践活动时,这样说道:“我们组织五年级学生紧紧围绕‘诚实守信’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如名人诚信故事会、诚信演讲比赛等。我们还开展像诚信作业、诚信考试承诺活动,将诚信教育落实到实处。我们每月还开展一次诚信小明星评选,激励学生做诚实守信之人。”

“诚信”系列活动使学生懂得了诚信是立人之本,是快乐之源。另外,学校注重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联系单等形式加强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以便形成家校诚信教育的合力。

特色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把在课堂上学习了解到的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知”,与课堂外、生活中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行”,切实有效地对接了起来,仁爱、正义、知礼、智慧、诚信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牢牢地扎下了根。

2)常规德育活动精彩纷呈

除了每学期固定开展的特色德育实践活动,我们学校还根据常规教育的要求和重要传统节日,安排了更加细密的常规德育活动,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我们在确立年级常规德育活动主题时,一是注意长期性主题活动和阶段性主题活动相结合。长期性主题活动即每日晨会开展的礼仪教育、纪律教育、卫生教育、安全教育,每日上下午课间操时间各一次的《三字经》拍手操活动,每周一上午开展的升国旗爱国教育和常规教育(升国旗教育后,德育处公布每周纪律红旗和卫生红旗获得班级,少先队大队委公布“每周最佳一星”,如礼仪之星、卫生之星、感恩之星等,这些“星”都是在各班评选的基础上民主选出最佳一星,然后上报学校大队委,由大队委统一公布名单予以表彰,由班主任老师亲自为其佩戴星章),每周五下午“德育天地”定期开展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每学年初的一年级新生入学欢迎教育和每学年末的五年级毕业教育,每年六一举行的大型国学诵读活动教育等等;阶段性主题活动为围绕国内外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的活动。二是注意每周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形式,突出趣味性、多样性,包括游戏类、竞赛类、倾诉(听)类、思辨类和实践类。多样化、趣味性的主题实践活动大大增加了德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在这些常规德育活动中,我们学校开展的国学诵读活动和感恩节成果展示活动富有自己的特色:

学校每学年庆祝六一期间至少组织一次班级或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参加人员不仅包括学生和老师,还有广大的家长团队。学生、家长、老师同台演出,或诵读,或吟唱,或弹奏,或表演课本剧,全体师生和家长浸润在浓浓的经典文化之中,知书达礼、孝老敬亲、温文尔雅、无私奉献和团结互助在这里得到了极好的诠释。

我校每年11月都要通过不同形式向家长、向社会展示德育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切实构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立体化的德育网络。截至目前为止,我校按既定计划已组织开展了五届“感恩节”暨德育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活动。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各班级举行,由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代表分别就一年来开展感恩活动的内容、学生变化及自身心理感受等方面做出发自肺腑的交流和探讨。第二阶段是由学校集中组织的成果汇演,令人动容的小品、课本剧、歌伴舞、国学诵读、诗朗诵等节目,无不让在场的广大师生和家长享受到一顿震撼心灵的大餐。

一名家长在“感恩节”留言表中这样写道:

“今天下午,我参加了第五届感恩节,目睹了激动人心的发奖场面,观看了热情洋溢的歌舞,心情非常激动。孩子从不懂得家长的艰辛,只知张口吃饭、举手穿衣,到逐步懂得有一点儿好吃的先让爸妈、爷爷奶奶尝一口;看见地面脏了主动扫一扫,饭前为长辈摆座位;袜子、手绢也能学着洗一洗……这些变化无不得益于贵校的尚德教育。愿贵校秉持的尚德教育活动的光芒辐射到全社会!”

3.精心运筹,营建德育的“场”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教育,就是要营造让道德行为给生命以美和尊严的氛围。从明确尚德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之初,学校领导班子就将校园文化建设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

1)匠心布局,建设校园“硬”文化

为营造浓厚的“尚德”特色教育氛围,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统筹规划,本着“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的校园文化设计理念,构建了立体化学校文化建设体系,力求实现学校文化与德育的整合统一。

学校的校园处处都展示着学校的尚德文化。学校大门外有一道长长的院墙,院墙上画着充满童趣却又彰显时代气息的新二十四孝图。学校门口的两块宣传栏分别是“感动你我他”和“好习惯学习标兵”,每月一期。“感动你我他”展示的是孩子们在学校、家庭、社会中拍摄的感人瞬间;“好习惯学习标兵”展示的是根据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总结表彰的优秀学生代表。走进校门,举目四望,可见的校园墙体直至车库的大门上,也都图说着《劝学诗》《观书有感》等古诗,时时提醒同学们要勤奋刻苦,不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迈步走入教学楼一楼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充盈着浓浓文化气息、古色古香的门厅文化墙,墙体上悬挂着木雕隶书体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对“仁义礼智信”的新内涵注解。拾级而上,你会发现学校的教学楼楼层是按照“仁、义、礼、智、信”的文化理念逐层设计的,每个楼层悬挂张贴着的匾牌、名人画像、诗文都彰显着相应的主题德育文化。进入每一间教室,你则会发现,每个班级都有在年级德育主题之下的内容精彩纷呈的文化栏,每个教室都是一个德育小天地。

2)全心全意,建设校园“软”文化

中心路小学的领导班子深深地懂得:只有校园墙体上的“硬”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全体员工,当然还有孩子们的家长——这些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者的言行所展示的“软”文化才是更加重要的。鉴于此,学校借助每周的干部行政办公会和业务活动会、每月的全体教工大会、每年度的教工代表大会、每学期的家委会大会和家长会等大大小小的会议,反复阐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举措,以求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学校要求,管理干部必须首先要做好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带头人与示范者,但凡要求教工和学生做到的道德规范,干部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但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无论是学科教师还是教辅员工,都必须立足岗位职能尽职尽责,时时处处事事做好学生遵守道德规范的守护者和践行者。家长是孩子品格和道德影响的关键人,作为家长,务必要规范自己一点一滴、琐琐碎碎的一言一行,切实成为孩子守护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楷模。

舆论营造导向,制度方为保障。为切实引起全体员工对学校确立尚德教育方向和工作重点的重视,学校细化完善了相应的考核机制。首先,由教务处和德育处协调配合对学生进行德育质量检测,教务处负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材“知”的考核,每个学期末从每班抽取10名学生对德育教材中的古典育人篇、国学经典篇进行朗读的检测,对美文共读篇、诗词积淀篇进行背诵的检测,检测成绩按10%计入该班语文教师的教学成绩;德育处负责对学生进行德育“行”的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班级学生在学期中礼仪、卫生、纪律等常规德育项目和基于年级德育主题下的特色德育实践活动质量,考核成绩计入该班班级全过程量化。其次,由工会组织教务处、德育处和各处室代表组成的岗位落实德育专项考核小组分别对学科教师、班主任、非教学人员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评价成绩按20%计入该教工师德考核总成绩。

校园“硬”文化和“软”文化的协同发展,使得“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校园无小事、事事教育人”不再是一句空话,为学校尚德教育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了有力的保障。

 

欣慰:十年磨剑始见真

 

2007年算起到2017年,中心路小学的尚德教育整整走过了十年。其间,尚德教育从最初的单薄稚嫩,到渐渐成熟并得以扩展成为纲举目张、细密有致的课程体系,可以说是源自学校自始至终的坚持和执着。十年中的风风雨雨,从没有让中心路小学放弃甚至改变自己的办学理念;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更加坚定了学校的尚德教育方向。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都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201211月,党的十八大会议报告又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的教育决策,为我校坚持尚德教育持续注入了信心和动力。学校尚德教育的喜人收获也如一幅令人动容的花毯渐次开放并慢慢铺展开来。

1.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有了很大改善,思想品格得到了有效发展

随着课堂上对德育“知”的习得和课下对德育“行”的体验,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素养日渐提升。

“没想到孩子还真为我洗脚了,胖乎乎的小手挠得我心里那个舒服劲儿,感动得我只想哭。”

“以前我们无论对孩子多体贴,多关心,他总是爱向我们发脾气。吃饭挑最好的,穿衣服还要名牌。最近孩子变了,吃饭时知道给大人们夹菜,好吃的给他奶奶送去,一吃完饭就抢着刷碗,真让人高兴。”

“以后,请学校多给孩子们布置些德育家庭作业吧!”

这些家长感言展现了学校开展尚德教育的成果,让学生在内心深刻感受到了“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的深刻含义,并付诸行动,促进了经典国学诵读与感恩教育的协调发展,进而达到了提升学生孝敬父母长辈的道德水平的目标。

班主任高飞老师的一篇随笔,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孩子们尊重老师的情怀:

由于语文老师请了两天假,周四上午,我从早读上课一直到中午放学,实在累得不行,课间想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可两个教室里没有一个多余的小凳子,我只好一屁股坐在了讲台上。王如意同学看到了,赶忙走到我身边关切地问:“高老师,你是不是很累啊?”我说:“是啊!”“那我给你捶捶背吧!”没等我回应,她就攥起小拳头在我的背上轻轻捶了起来,她可是因为感冒请假刚返校上课啊!这时,张钊豪同学把自己的水瓶子递到我面前,说:“高老师,喝点水吧!”

瞧,和这样懂事乖巧的孩子们相伴,哪位老师不感到幸福和愉悦呢?

2.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文化底蕴得到了积淀充盈

“孩子在中心路小学上学,我非常满意!”这是一位二年级学生家长的肺腑之言,源自几位朋友在一起共餐,稚气未脱的孩子竟然一口气背出了马致远的《天净沙》、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刘禹锡的《陋室铭》、韩愈的《杂说》等十几篇名文佳篇。

起初,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都怀疑小学阶段的孩子能否阅读这些之乎者也、生字连篇、与白话文语境截然不同的文言故事,但实践证明:古代孩子能把这些以文言形式表达的经典读得摇头晃脑、朗朗上口,我们新时代的孩子照样能做得到,而且读得抑扬顿挫、兴趣盎然。本来学校只要求孩子们背诵美文共读篇和诗词积淀篇中的内容,但每个班里总有那么一部分孩子自觉自愿地背诵起那些古典育人小故事来,而且背诵得有滋有味,十分令人感叹。更令人欣喜的是,中高年级学生在日记、作文中还经常引用一些国学经典中的名言佳句,为他们的作品添彩增色。每周一个课时、一个课外活动、两个晨读的国学专学专诵时间,源源不断地为孩子们输送了大量的经典名篇,凝练的语言、匠心的构思、深厚的哲理,如春夜喜雨缓缓流入孩子们的心田。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文化底蕴得到了积淀充盈。

3.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了促进,道德素养有了显著提升

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内容的1-5册《中心路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丛书》在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不断修订、不断完善,整套教材浸透着学校教师的心血和智慧。实事求是地讲,在此之前很少有教师全面系统地接触、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大学》《论语》《中庸》等国学经典,在循环往复历经了整套国学诵读校本教材的编纂、使用和修订后,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语文教师都经历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淬炼。

“以校长为首构建全员育人机制”的确立,则进一步规范、强化了全体员工立足岗位、尽职尽责落实尚德教育的使命,在时时处处、点点滴滴落实育人的过程中,全体员工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以及家庭美德都润物无声般得到了内化和提升。

4.家长的道德素养得到了有效改善,社区的道德风尚得到了点燃催化

上午大课间,二年级四班教室内,趁着学生做课间操的空隙,三个身影在教室里赶紧忙碌起来。他们抱着洗得干干净净的窗帘,搬着爬梯,爬上爬下,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既不是该班的老师,也不是学校的后勤服务人员,而是这个班的家委会成员。看老师们工作忙碌,二年级四班的家委会成员主动和班主任老师联系承担了窗帘的清洗工作。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清洗了。

近十年来,学校各级家委会引导全体学生家长用自己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点滴行动,从另一个角度向学校的孩子们诠释着以“仁义礼智信”为学段主题的尚德教育。

学校家委会主任吕瑞军介绍说:“几年来,家委会坚持驻校办公,做到驻校办公的‘六个一’:听一节课、与一位教师沟通、与一名学生谈心、寻一处校园亮点、参与一次校园安全检查、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此举把学校、家庭、教师、家长紧紧围绕着学生高度有机地融合了起来。与学校携手,与老师们携手,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为我们全体家长共同的奋斗目标。”

开设“百家讲坛”是高青县中心路小学发掘社区中蕴藏的巨大德育资源、构建立体共育课程的又一创新之举。聘请县防疫站工作人员给孩子们进行“预防手足口病”“爱牙护齿,讲究卫生”等专题讲座,县园林处主动协助学校开展的“爱校园·捐树增绿”活动,“爱环境·我爱家园”千乘湖公园半日行环保实践活动,县河务局协助开展的“保护母亲河,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县黄河旅行社赞助开展的“大悦山东·爱我家乡”励志远足系列活动,都是孩子们在社区德育资源主导下完成的精彩育人足迹。

十年磨剑始见锋。如今,我校的尚德德育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我校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多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淄博市创新教育先进集体、淄博市最具影响力学校、首批“淄博市普通中小学德育活动品牌”、淄博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与人文素养培植实验研究》和《以校长为首构建全员育人机制的实践和探索》,经过学校课题组近三年的研究,成果显著,研究报告已经结题;20122月,尚德教育课程《国学诵读丛书》获得淄博市优秀课程资源一等奖;20131226,《中国教师报》对我校尚德感恩教育活动做了详细的报道;201510月,尚德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淄博市德育品牌复评;《淄博日报》曾先后5次对我校尚德教育特色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捡回民族的根和魂,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和本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就是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我们欣慰,我们让国学携手德育、努力构建尚德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使学校找到了应有的发展方向。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加大推行尚德教育特色建设的工作力度,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努力追求德育管理自主化、德育养成生活化、德育活动系列化的德育体系。随着“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思想的日益明晰,我们坚信:高青县中心路小学的“尚德”教育一定会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托起一片湛蓝、广阔的天空!

 

(《山东教育》2018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