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堂教学改革的三个关键词

发布日期 : 2017-1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莱州市文泉学校    

 

1862年清朝同治元年中国最早的班级教学诞生至今,一百多年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古今中外新旧理念碰撞的火花从未熄灭过,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也从未停止过。尤其是近年来,各级各类的新模式、新理念、新思路如雨后春笋般浸润着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促其日新月异,催其硕果累累。改革就是改问题,结合笔者多年基层教学的感触,就课堂教学改革围绕三个关键词再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个关键词:勇气。每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厚积薄发的,科学的理论支撑和无数的实践检验足以保障它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所以,每一次轰轰烈烈的推广,总能给我们的新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总能涌现出一批新的课改典型,总有一些教师会闯出名堂、打出品牌。但这部分教师不在多数,大量教师犹如对待流行歌曲一样,传唱一段时间后便会束之高阁,重走老路,只不过偶尔哼几句罢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新模式、新理念、新思路不好,撇开教育体制的客观原因,关键还是教师对待这些新事物的态度问题,也就是敢不敢转变的问题。敢于转变需要一种决心和勇气,它比善于转变更为关键,两者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只有先敢于,后才能谈善于。而现实课堂教学中,能称得上敢于转变的教师凤毛麟角,大多数还是在按部就班中半推半就,当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带着行政干预的帽子压过来,非改不可时,才不情愿地赶鸭子上架,应付检查,迎接观摩,过后便涛声依旧。真正能把某一项课堂改革扎扎实实、老老实实坚持下去并取得一定可行性成果的便成了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者,大多数还是底下的观众和听众。因此,目前课堂教学改革首先紧缺的是教师的勇气,如果没有这种勇气,大谈而特谈改革的方法艺术为时过早。

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培育教师课改的勇气:

一要加强榜样引领。要让课改功成名就的“老模范”继续自己前进的脚步,继续倡树课改先锋形象,改给年轻教师看,带着年轻教师干,用课改的实效延续自己的引领作用。

二要培育新生力量。新的东西总有它诞生的价值,只是要把它的价值转化成我们的成绩,肯定要费些力气、动些脑筋、下些功夫。要让年轻的“探路者”们明白这个道理,给他们营造好氛围,搭建好平台,创建好机制,提供大显身手的机遇。

三要克服消极生存文化。要充分调动中间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克服他们的惰性,摒弃改不改一个样的消极人生观,知难不畏难,患得不患失,敢于起步,和已经走在路上的教师入个伙、搭个伴,努力突破课堂改革的先手课题。

第二个关键词:理由。有了敢于转变的勇气,如果想让自己的课堂有个好收成,就要为自己的转变找个自圆其说的理由。比如我的课堂教学还有没有进步的空间?课堂教学作为一种高深的艺术形式,同样具有瞬息万变的动态美,经验已成过去式,它永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虽然我们多年的老习惯根深蒂固,但该放手时就放手,找准理由就得吐故纳新。丢掉自己墨守成规的老传统不易,学点新手艺更难,再难也不至于伤筋动骨。有句玩笑话说,进了学校这个门,学生是有期徒刑,老师是无期徒刑。由此又想起职场三定律: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我们都是无期徒刑了,滚是滚不了,“忍”影响身体健康,只有狠下心努力工作才是正道。所以,为了给自己的生活压力减减刑,即便是找不出充足的理由,单从“人往高处走”这个最原始的立身处世哲学和我们的职业操守出发,也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只要我们循序渐进,每天改变一点,甚至每周改变一点,也是巨大的进步。

第三个关键词:幸福。不可否认,目前不少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尽早晋上职称,然后逐渐减轻工作量,提高工资,休闲工作。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能实现这个人生规划的老师始终只占少数。一部分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充分利用自己年龄的优势,任劳任怨,拼命工作,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其实也在暗地里实现着自己的职称梦。这一点无可厚非,为了美好的生活努力打拼,这是正常的人生轨迹。但当感觉到自己的理想可望而不可即时,向前的动力会马上内化成保本守摊的工作心态,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就会形成一支小成即满甚至不成也满的庞大的教师队伍。

年龄大了,职称上不去,心里有想法,人之常情,但长期的心理不平衡,会导致隐性生理问题的发生,即便平常工作与世无争,笑看人生百态,也同样除不去自己难以释怀的心病,涨工资时心里暗暗窝火,扣工资时善意地幸灾乐祸。人类这种高级动物有着高级的感情,知足常乐永远是相对的,不对比出不来相对二字,即便是修炼到天人合一、明心见性的功力,也抵挡不住消极情绪对你的侵袭,而长期体验消极情绪的生活状态是不幸福的。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持久性、过渡性的消极情绪体验有严重的危害性,不仅影响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而且心理上的不痛快还能转变成生理上的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而良好的情绪体验可以激活人体免疫功能,延年益寿,养颜美容。据统计,目前约有53.2%的教师生活在消极情绪体验中,这53.2%的群体心理和生理的发病率远远高于社会普通人群。因此,一方面不要轻易用看破红尘的心态把自己禁锢在黑暗的心灵角落里,要认清生活的残酷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人。人这一辈子面对的许多门槛可能是躲不掉的,迈过去就是门,迈不过就是坎。因此,要客观地面对现实,乐观地面对生活。另一方面,要善于接受新事物,新事物会不断刺激人的左脑前皮层和情感中枢,使人体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力提高。因此,站在最狭隘的立场上,不要轻易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幸福观。当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理念、新思路到来时,不能再得过且过,不要再高高挂起,与其我行我素,不如也采取点科学的拿来主义,用用新理念,试试新模式,即便不在乎教学成绩,如果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省了力气,提了成绩,顺了心气,相比事倍功半,何乐而不为?杨澜说过一句话,什么是幸福,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舒舒服服,过辛苦日子。两种不同的幸福,辛苦的先后位置不同,幸福感也不同。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幸福,少一点对改变社会不起作用的愤世嫉俗,多付出一点辛苦,多接受一点能够提高我们心理愉悦感的新事物,以一个健康的心态为家庭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才是正理。

北师大教师肖川说过,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不是完美与不完美的差距,而是不完美与不完美相比,谁更趋于完美。希望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能具有敢于转变的勇气,找个自圆其说的理由,重新审视自己的幸福,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发挥更多的社会价值。

 

(《山东教育》201710月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