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管理”是“精致”不是“景致”

发布日期 : 2017-10-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贾宪章

 

学校领导特别强调勤俭办学,专门把其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的内容。为节约办公用纸,对所有部门提出的要求是:一张纸要正反两面用,非正式文件一般不得使用空白纸。办公室照章办事,有一次废纸用完了,小李只好用空白纸打印,学校领导一看用的不是废纸,脸色陡变:“为什么不用废纸打呀,学校不是有明文规定吗?”“废纸用完了。”那位领导还不相信:“每天打印那么多文件,我就不相信你们那儿没有一张废纸!”他亲自到办公室检查,翻箱倒柜,还真找出几张废纸。小李很是尴尬,几乎掉下了泪。在例行会议上,学校领导对办公室提出了尖锐批评,还扣了小李当月的奖金。从此以后,每到实在没有废纸可用的时候,小李就非常着急。后来,有人指点——没废纸的时候,就把空白纸打印其他文件后翻过来再打印,这样就永远有了用不完的废纸。小李再也没有挨过批评。在一次例会上,学校领导对办公室的勤俭作风非常满意,提出表扬,还发了小李100元的节约奖金……

校园里各种“极致管理”对“完美无缺”的强烈追求、对“精致无比”的细节雕琢,其初衷自然是为了催生管理过程的“精致”,在“精致校园生活”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在“精致管理细节”的努力中可以及时唤醒师生的奉献和创新热情。可“极致管理”的初衷是“精致”却不是“景致”,当诸如这位管理者在具体实践中刻板到“难以复加”的时候,衍生出来的“生硬景致”自然会严重背离这一机制奖励勤俭节约的美好初衷,在硬生生惩罚遵守模范、奖励阳奉阴违的同时,也让自身的行径成为一种“表面景致”。

“极致管理”是“向上的精致”不是“错位的景致”。在教育管理实践中不忘“极致追求”,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多多益善”,努力让自己的管理手段符合师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让自己的激励措施符合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律,管理过程可以“精致”得如沐春风,管理效益可以“精致”得超乎想象,让师生发展呈现出向上的积极状态自然无可厚非。反之,不顾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不理会师生成长的差异性,盲目开展错位的管理活动——为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不仅要让其登上城乡小舞台练练胆,更会挖空心思地让其“爬”上省级甚至中央电视台去一展风采,仿佛只有这样的“极致做法”才可以让孩子立刻成才;为突出“特色教育”,专门设置特色课堂,“极致”到不论教师有无此类特长都要报名参与、学生有无兴趣都要进行训练;为提高班级量化分,“极致”到学生红领巾每天放在哪儿都要提醒……把教育管理活动盲目地“极致化”,生硬地让富有个性特色的师生沿着一厢情愿设定的轨迹去“快速成长”。这样的“极致管理”越是淋漓尽致,南辕北辙的“错位景致”也就越明显。

“极致管理”是“宽容的精致”不是“刻意的景致”。教育管理是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呵护艺术,在师生们各自不同的成长过程中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也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错误,这都是教育管理必须面对的必然、正常状态。作为管理者必须将打造“宽容的精致”作为自身工作的唯一目标,珍惜和正视这些因素,而不应盲目追求“刻意的景致”,对其这儿挑剔、那儿不满。管理者自身在具体成长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漏洞和偏差,也需要一份“宽容的精致”去不断修正自己、锤炼自己、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会在不断变化的管理实践中逐渐适应环境、熟悉规律、愉悦氛围,才会领略到教育管理的快乐。育人切忌盲目求一份“刻意的景致”,因为这样不仅不利于管理目标和教育效果的实现,反而会给它设置更多更难克服的障碍。管理者不仅应该清楚从99%跨越到理想中的100%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等代价,更应该清楚“管理的极致”其实就是一份精致,就是在管理实践中用主动宽容换取的“和谐”,而不是被“极致情结”所困扰,忘却了宽容和容忍,严苛地对待无法回避的不足和遗憾。

“极致管理”是“精致”不是“景致”。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管理才不仅让金子自然发光,更会让沙粒拥有从容飘扬的舞台;不仅让珍珠满怀脱颖而出的自豪,更会让河蚌不舍默默奉献的素养,教育管理也才会迎来孜孜以求的“极致”。

 

(《山东教育》20179月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