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生命的激荡与血脉的相连
发布日期 : 2017-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赢在生命的激荡与血脉的相连
——济南胜利教育集团启示录
本刊特约记者 黄 明
一个集团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有了命。
命有两层含义:一是生命,强健的生命当有一颗大心脏,一副好身板,一腔奔腾的热血,一个高贵的灵魂。
以此衡量济南胜利教育集团殊为恰当。一是它是以久负盛名的的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为核心所组建的,这颗大心脏确保集团具有了强劲、持久的生命力;二是它的加盟学校的主要领导和骨干教师大都是由胜利大街小学派出的校级干部和优秀教师,这样的身板不可谓不硬;三是总校与分校区、分校区与分校区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助互利,与其说是建立在制度之上,不如说是源自于相互间信任、友谊与情感的交融,这是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走进胜利教育集团,你处处感受到的是那种想做事、能做事、齐心协力做好事的热情与干劲;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龙头学校——胜利大街小学赋予了集团一个高贵的灵魂,这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治校方略、课程与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汇集于一体的学校文化。
命的另一层含义是命运。“命”是先定的,几所优质的学校、一批优秀的人才聚合在一面旗帜下,就注定了它的强大。但“运”是变动的,所谓事在人为。有了好命,要想求好运,还需要当事者尽心竭力,挥洒智慧和汗水开创集团发展的美好未来。所幸,胜利教育集团有他们执着、坚强又富有理想、情怀的带头人,有一大批热爱教育又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还有生当其时的昌盛国运与教育的兴旺。
走进这篇报道,你自会详细而生动地了解到,胜利人是怎样将这样的好命转化为强劲的发展运势,以生命激荡生命,以血脉融通血脉,以智慧集聚智慧,推动着集团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
写在前面
什么是集团化办学?
科学地讲,它是指在一个核心机构或品牌学校的牵引组织下,依据共同的办学理念和章程组建的学校共同体,在学校规划、日常管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与设施使用等方面实现共享、互通、合作、共生,进而实现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品牌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
形象地说,集团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有着强大的中枢系统、丰沛畅达的血脉和强健的机体。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集团,必不是行政的捏合,政绩的追逐,也非利益的共同体,而是一个个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怀、有使命、有统一意志和行动力量的生命的集合体——一个个生命个体(即分校)集合在一面旗帜(即总校)的麾下,激励、带动、提升、创造,激活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力,令优质的血脉滋养每一个细胞,让所有的个体因此赢获无限生机。而那些日益强壮的生命个体,又相互激荡起更加波澜壮阔的生命乐章,谱写出集团化办学的绚丽篇章。
以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为总校的济南胜利教育集团就是这样一个为基础教育带来荣耀、为万千学子带来光明前程的学校共同体。
作为济南市市中区试水“集团化办学”的十大教育集团之一,胜利教育集团2009年就开始落实“名校辐射带动战略”,2013年4月胜利教育集团成立,辖胜利、泉景、育秀一、育秀二、育明、七里山等6个校区。
作为总校,也就是名校辐射源的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创建于1948年,是一所底蕴丰厚、声名显扬的省级规范化学校。近70年的发展积淀,学校逐步形成了敬业、爱生、博学、创新的优良传统,所创行的“立足宽实基础,面向多元发展”的“宽基教育”,更使其得以成为创新型、示范性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小学。
近年来,为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盼,各级政府可谓殚精竭虑。实施集团化办学,以名校辐射带动,培植、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便是举措之一。鉴于此,济南胜利教育集团的建立堪称恰逢其时。
8年来,胜利教育集团将总校先进的理念、课程、教学、管理,以及人才、精神、作风等汇成为卓越的胜利文化,输出、浸润于集团的各个分校区,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创、共赢。而他们的成功,也为雨后春笋般兴起的集团化办学热潮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可资借鉴的经验。这就是:激荡起生之活力,在生命的激情碰撞中创生、创造、创行;实现输血与造血同步,在血脉相连中相知、相合、相携以进。
激荡起生命的活力
集团的优势在于合力——集合起志同道合者,团结在一面旗帜下开创进取;集团的活力在于运动——激发起每一个参与者的热情,在生命的激情碰撞中砥砺前行。走进胜利教育集团,首先感受到的便是这种积极的心态、干事的热情、团结一心的氛围和由此激发起的集团整体与每一个体的生命活力。
一核一线三点:共性与个性的和谐共进
胜利教育集团采用“1+X”,即“总校+分校区”的组建模式,实行集团理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校长负责制,理事会由总校、分校区的校级领导组成,总校与分校各为法人,总校校长王念强出任集团董事长。集团通过输出总校优质资源,实现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迅速实现了从“名校+新建校区”向“新校区=名校”的转化提升。
这样的事业共同体,使各个分校既充分享有了总校积淀多年的优质资源,又得以依据自身实际创造出自己的办学特色。这就好比说,总校是根、是干,分校区则是嫁接于其上的枝叶和开出的花朵,虽是同根同源、同舟共济,却也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先来说根。2002年,年轻的王念强调任胜利大街小学校长,他的到来让这所传统名校焕发了新的青春。来校次年,他就创造性地提出了“立足宽实基础,面向多元发展”的“宽基教育”办学思想,并以“创生”为其核心理念,立足创造、生成之教育宗旨,关注每一位师生素质、个性、能力、智慧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和自我完善,追求生命成长的内源性、丰富性与持续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成长。而今,这一办学思想与核心理念已成为集团各分校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思想与行动指南,成为指引学校发展的灵魂所在。
2003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亲临胜利大街小学视察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办学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学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学校,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更多学校,并为学校题词“成长报国”。不出几年,中央领导的这一嘱托就变成了现实。
目前,胜利集团正在打造以“创生”为核心,以“宽基教育”为主线,高点定位、多点支撑、重点带点的“一核一线三点”的集团共性发展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一校一品”,诸如泉景校区打造的快乐泉景、育秀校区追求的幸福领秀、育明校区构建的明雅育秀、育秀中学小学部倡行的“做有温度的教育,办好玩的学校”等,均是在总校之根和集团主干上开出的独具风采的绚丽花朵。
除却思想的引领,总校对各个分校的援助还有人才的输出与培养。每有新建学校或既有老校纳入集团,总校都会派出干部和骨干教师,或出任校长,或担任中层干部、学科骨干。这样的举措,确保了分校与总校的血脉相连,情感相通,理念相合,作风相随。品牌的相依,实现了新入学校的高起点建设与发展。而今,凡并入集团的学校,无论建校多久,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学区家长信任与向往的名校。在王念强的带领下,胜利教育集团创造性地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让总校的生命之火助燃起分校的星星火炬。
点上开花,面上结果:校长挂帅项目研究
都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同理,一批好校长才是一个好集团。
集团建立初期,董事长王念强就与大家达成共识:办好本校是引领,办好分校是担当。集团要赢在四共:文化共融、品牌共创、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而要负起担当,实现共赢,关键在校长。校长不仅要做行政管理者,更要做思想的引领者、科研的带头者,一如他给自己确立的个人成长目标:“做有实践智慧的师者之师”。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王念强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除了日常的管理工作,他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努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带头主持国家及省级重点课题,于繁忙工作之余勤奋学习,笔耕不辍,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出版多部个人专著,被省厅领导誉为“当之无愧的有思想的学校管理者”。
集团成立后,王念强,这位齐鲁名校长、山东省十大创新人物(校长)、泉城十大杰出青年、中国教育学会整改委理事……又把自己的思想、行为、追求、作风传递给分校区的每一位校长,进而传递给每一位干部、教师,以一己的生命价值和人格魅力激荡起集团生机勃发的生命涟漪。
作为集团董事长,王念强在总结自己的管理体会时说,“当班长”一是要“有主见,但不主观;多谋善断,绝不武断、独断”;二是要“信任支持,演出群英会———做到合心合力,共事共进”,这其中包括“思想上的疏、管理上的放、关系上的理和感情上的联”。作为年轻的“老校长”,王念强赖以赢得人心的是他的思想、作风、智慧、理性,他率真、亲和,笑容时常挂在他脸上。老师们说,校长微笑时眼睛眯起来的样子很可爱,像个质朴的邻家兄长,又像是春日里的阳光,温暖着你,激励着你。
当然,真正的管理实绩还在于实干。2014年,王念强带领集团创造性地开启了“一把手”挂帅的项目研究机制。这一机制从校长各自的资源与专长出发确立项目,围绕“三个一致”:价值观一致、想法一致、做法一致,形成了集团六位校长每人牵头一项的六大研究项目:总校王念强校长的“名师巡讲”项目、育秀张立校长的“诵读识字”项目、育明汤丽萍校长的“体验式双课型习作”项目、泉景胡滨校长的“单元整合”项目、育秀小学部李伟校长的“拓展型课程”项目、七里山胡涛校长的“班级团体辅导”项目。各校区骨干教师打破校区界线加入项目研究,组建起六个核心研究团队。集团向每个项目组提供5万元资金支持,并建成了“云录播”互动平台,打造在线互动课堂、互动教研,各校区可同上一节课,同研一课题,共享好资源。这种由分校区校长分别领衔、全集团教师共同参与的研究机制,集智聚力,化分为和;一校研究,集团共享。在确保中枢领导力的同时,又因血脉的连通而使全集团受益。而且不只是教研,在学校管理、干部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也都收到了明显效果,实现了“三个留下”的初衷:留下一批骨干,留下一套制度,留下一种文化。
例如育秀校区张立校长挂帅的“诵读识字”研究项目,这是一项坚持了18年的实验,集团成立后,各校部分低段语文教师一起参与到这一项目的研究中来。该项目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先学汉字,后学拼音;遵循汉字造字规律,从象形字入手,先学独体字,再学合体字;借鉴蒙学识字优秀经验,采取韵语形式,兼具文以载道;以诵读为主,指向尽早阅读。目前,集团内外参与该项目的各分校区,连同外省市的几十所学校均达到了“半年会识字、一年能读书”的理想目标。
七里山校区胡涛校长挂帅的“幸福心育———班级团体辅导”项目,通过设计系列心理体验活动,协助学生重新评价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调整认知与增进应变能力。校区组建了“幸福心育研究坊”,吸引集团各校以及校内12位中青年班主任加入团队开展研究。至于“体验式双课型习作”“单元整合阅读研究”“拓展课程研究”等校长项目,将在后面的篇幅中做详细解读。
生命的价值在于作为。校长项目研究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颗颗石子,激起层层生命的涟漪,激荡、碰撞、拓展、融合,唤醒集团每一成员内在的生命活力,有所作为。借鉴校长项目模式,各个校区纷纷从自身实际出发,着手开展个性化变革。泉景中学小学部着力于“乐活”课程体系的打造,把目前国家、地方和特色课程分离、单一的学科教学现状,转化为聚合、丰实的课程,凸显泉景校区的“快乐”办学特色。育秀中学小学部立足“做有温度的教育,办好玩的学校”,构建了由“育”和“秀”两大子课程组成的“育秀课程”,以期达成“育知、育行、秀文、秀趣、秀志”的育人目标。育秀小学在“做最优秀的自己”办学理念引领下,构建了智慧课程,让学生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学会自尊、自理、自护、自主、自信,让每一个生命都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教师游教,名师巡讲:让师资在动态中成长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的活力在于运动,教师职业生命的提升亦在于此。一所学校的发展无疑要仰仗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胜利教育集团内大部分学校为新建校,新入职教师多、青年教师比重大,面对这一特殊情况,“流动”——让鲜活的生命动起来,成了集团破解难题的首选,于是“师资科学流动,适性发展”的策略应运而生了。
从2009年开始,集团在六所学校的教师间进行无缝式对接。每年由总校派驻骨干教师到分校区进行帮带,分校则选派部分新教师在总校进行带班磨练,他们称之为“游教”,一年甚或几年后再回各自校区。与此同时,校区之间的学生也可以定期进行游学,即学生通过申请可以到不同校区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但是近年来,申请游学的学生在逐年减少,原因在于集团内部各校区的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已难分伯仲,除却上学距离等原因,游学已非必要选择。
此外,主任层每月都要在校区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每学期至少在五个校区进行一次主题展示。集团还通过成立青年教师致远会、班主任艺术研究会和名师研究会等教师学研共同体,构建教师自主发展的文化体系,达成了“宽基教师”发展的新境界。
说到集团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王念强领衔的“名师巡讲”项目可谓功莫大焉。巡讲的目标是“以名师带队伍,促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集团据此把名师巡讲活动定位在“三个一”:即一个教学主张、一节宽基课堂和一个“微创新”,在校区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名师巡讲制规定主讲人必须是集团年度考核优秀的教师。从教育思想的阐述到教学方法的示范,从教育梦想的分享到教育激情的点燃,每次巡讲都可谓教师专业成长的盛宴。教师第一、适性发展,名师巡讲一举解决了骨干教师发展和青年教师成长两个焦点问题,助推了集团办学的内涵提升与优质均衡。
朱永新说,作为一个行者,我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套用一句熟语:在教育的道路上,不仅有课堂,还有诗和远方。“名师巡讲”对教师素质的提升远不止于专业,更在思想和情怀。榜样的强大力量将一位位怀揣希冀和梦想的教师引向高远的人生境界,去追寻更加宽广厚重生命价值。
德育是鱼,文化是水:创行生活德育
对学校德育长期存在的“教育与行为的两张皮”现象,王念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德育目标的远、大、空和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基于此,胜利教育集团开展了对“生活德育”的探索。正如文化是一切社会生活的总和,生活也就是德育赖以生存的文化——“德育是鱼,文化是水”,如鱼得水,德育才是活的德育,才能展现出活泼的生命力,也才能浸润人心,诉诸行为。
就学校而言,最直接、最具陶冶力的文化莫过于读书。于是,记者在集团的总校、分校区领略了整合课程、学科和家校资源的“修身+养心”系列德育课程;看到了“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小状元”系列品牌活动;一脚踏进了如童话般美丽奇异的图书阅览室———在这里,孩子们能看到所有已经出版的中外绘本;在楼梯间建成的“书窝”里,意外撞见了骑在小木马上读书的孩子……走进集团的每一所校园,触手可及的都是图书,课内课外、课上课下,时时有朗朗的诵读声,处处有静心读书的身影,每一个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渐渐养成大气、雅气、灵气的学子气质。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读书就一定是美德之源、修养之基了。
浸润于文化的德育,一定是可以亲身体会的真实的生活。在泉景校区就有这样一处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秘密花园”。它的建立源自于孩子们的一篇作文,一段渴望有一片自己种植园的文字。美好的心愿打动了校长,也激发起了泉景教师心底深处的梦想。于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学校启动了“秘密花园”生命体验课程,一切由儿童自主设计。瞧,孩子们开始三五成群地在校园里选址、调查、研究,甚至拉来家长帮他们出主意。在反复论证后,向学校提交了自己班的调查研究报告,共同勘定了现在的花园所在地。从最初的班级申报、选址、设计到运土、种植,再到管理、养护,一切都由孩子做主。“秘密花园”落成了,孩子们为自己的班级领地起了好听的名字,栽种上自己喜爱的果蔬、花卉。不久油菜绿了,石榴红了,花儿开了,向日葵扬起金灿灿的笑脸……花园里不知何时跑来的蚯蚓,飞来的蝴蝶、蜜蜂都让孩子们喜出望外。与此同时,各个学科联手规划课程:美术团队带领孩子们用笔尖发现生命之美;语文团队与学生们一起看植物生长、写秘密日记、话生命成长;数学团队让孩子们在这里认识了面积、体积、周长,学会了各种调查汇总方式;科学团队、品生品社团队带领孩子们普及植物属性、了解植物成长特点,教育孩子热爱劳动、珍惜粮食。伴随着果实的成熟,班级分享会如期而至。瞧,第一次觉得黄瓜那么好吃,第一次发现一只茄子竟然那么珍贵,第一次知道水煮南瓜竟然是甜的,第一次惊喜原来作文那么容易……至于那些移植什么花都不活、种下什么种子都不曾发芽的孩子们,也都从失败中感悟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这就是胜利教育集团的生活德育,它根植于生活,浸润于文化,自然生长在孩子们的心中。
连通殷红的血脉
血脉,人体的“生命之河”,没有它我们的生命之花就会凋零。显然,维持血脉的连通与畅达是机体得以生存的条件,通则达,塞则滞乃至于亡。
集团犹如人体,它的生机与活力也同样仰仗于血液的充盈与血脉的畅达。打个比方,在这一复杂的系统中,总校就如同心脏,通过动脉(分校区)、血管(各个部门、学科)直至毛细血管(教师)将新鲜血液输送至机体的每一个部分。所不同的是,这一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不只担负着输血的任务,也兼具了造血的功能。它的畅通无阻与创造活力,构成了集团的生命之源、健康之基。
这正是胜利教育集团的“1+X”发展战略——以同一教育思想,即以创生为核心理念的“宽基教育”为引领,鼓励各校区自主创新,在共性发展的总基调下,使六个校区努力形成自己的“X”,迅速提升教育品质,从而走出了一条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新路子。
这样的连通与创造体现在集团工作的各个方面:思想、理念、管理、课程、教学、文化……在本节中,我们将重点从课程与教学层面展示集团输血与造血功能的实现,以期给相关教育集团的运作带来有益的启示。
好玩的宽基课程体系:满足学生适性发展需求
胜利教育集团对于课程发展,提出了三种模式:一是需求主导型,即学生喜欢什么;二是条件主导型,即学校能做什么;三是目标主导型,即学校想做什么。据此开发了必修、选修、社团活动三大类学生发展课程。必修类课程主要有生活德育和“八证书”(会写一手好字、会说日常英语、会读说写算、会制作科技作品、会计算机操作、会一项美术、音乐、健身技能,学生从此八项中自主选择达标项目),以及包括养成教育、学校文化、心理健康、学校家庭社区德育一体化等在内的“宽基德育十大活动”等系列德育体验课程。此外,每个校区又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开设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选修课程。例如胜利大街小学着力打造的“常青藤5+1”学生自主管理课程和科学、艺术、健康、生活、民族文化、国际教育等六大类校本选修课程;泉景校区围绕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开设了以赏读四季、健康四季、悦美四季、律动四季、乐在四季五大板块为基础的“走进四季”课程;育秀校区则侧重于书法课程的教习,开设了“文心六艺课程”……
对于所有课程,王念强给了它们一个共同的定位———“好玩”。在一篇题为《开发“好玩”课程,奠基学生的现代素养》的文章中,王念强写道:
好素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润出来的。学校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地具化为“创生”这一办学理念,就是主动发展、自我约束、创意人生。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学校探索了“四学四玩”课程形态,直指学生现代素养的奠基、培养与提升。这一切都立足于孩子们的一个天性:玩。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忽略了这一点,他们连同孩子一道,被绑上应试教育的战车。其实,玩,于老师来说,就是指导学生过有意义的“自由时空”,让孩子们不因作业压力而丧失自由时空,不因老师和家长的强加而丧失兴趣爱好,不因功利要求而放松自主思考,不因惰性生长而放弃质疑发现,从而彰显幸福教育和快乐教育的真谛。为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集团建立起一系列“好玩”的校本课程,为的就是促进学生现代素养的潜滋暗长和水到渠成。
于是,我们在胜利教育集团看到了丰富多彩、让孩子们快乐无比的好玩的课程。
一是习、领、诵,让德育更“好玩”。其中“习”是体验参与,让中华礼仪更好玩;“领”是认领,让规则教育更好玩;“诵”是诵读,让国学经典更好玩。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读背背,而是尽可能多地向孩子们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走进育明小学的“中国古典建筑欣赏课”。课上,老师巧妙地从玩鲁班锁开始,令孩子们惊诧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巧和工匠的智慧,从而激发起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欣赏热情和探究欲望。接着,借助两个神秘“锦囊”中的提示,让孩子们分别把鸱吻、蹲兽、悬鱼等小部件粘贴到合适的位置。再通过动手拆、装鲁班锁,了解“榫卯”的奇妙之处。之后,老师带领孩子们来到大雁塔,这座看似朴实无华的砖塔,却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的瞻仰、歌颂。岑参赞美它“四角碍白日,七层磨苍穹”,诗圣杜甫为它留下了“自非壮士怀,登兹翻百忧”的佳句,致使“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提名”。“你们知道大雁塔到底因何引得文人雅士闻名而至、顶礼膜拜吗?”“唐僧!”“玄奘!”孩子们兴奋地答道。“那就请同学们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及课本第24课《玄奘取经》想一想,《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与历史上的‘玄奘取经’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吧。”……一节国学课,就这样从知识提升到了文化。“济南也是一座古城,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古典建筑,例如府学文庙。同学们可以利用假期,运用我们这节课学会的方法,去欣赏它们,感受中国古典建筑的魅力。”于是,所有孩子都跃跃欲试了。上这样的课,受这样的教育,的确好玩!
二是体验,让科学更“好玩”。凭借科普馆、地震馆、创客工作室等得天独厚的科创体验平台,通过科学课堂体验、项目走班体验、学科渗透体验、专用场馆体验、家庭亲子体验等八大特色体验方式和相关创客课程,悄然唤醒学生的科学热情与科学精神。
三是欣赏,让艺术更“好玩”。既有高雅的古典音乐、深沉的严肃音乐,他们也将富于现代气息的流行音乐融入课堂,让学生感到音乐课离生活很近,很好玩。高年级的学生还把流行音乐融合进自己的音乐编创,在时尚、新潮中感受音乐带给人的美好享受。
四是自创,让阳光体育更“好玩”。学校以“技能、汗水、笑声”三元素为根基的阳光体育课程,让学生更加会玩、爱玩、乐玩。体育课上,教师自创出很多好玩的方法,“点爆竹”“叫号赛跑”“十字接力”……把技能教学与游戏有趣地结合起来。大课间活动突出“有质、有量、有趣味”,以充分满足学生爱玩的天性。为此,班级自主开发了“赶球接力”“袋鼠接力”“集体长绳”等趣味游戏活动,更有融竞技性、群体性、健身性于一身的体育达人大赛和“家校联动”亲子锻炼等。桩桩件件,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老师们还自创了拉丁健身操、啦啦操、武术操、炫酷篮球操……在泉景校区,当动感十足的“街舞操”音乐响起的那一刻,全场即刻嗨爆,孩子们高兴地用掌声、呐喊声表达对这套与众不同的“课间操”的欢迎。
好玩的体育不仅玩出了乐趣,也“玩”出了成绩:总校胜利大街小学已三次荣获济南市中小学田径锦标赛团体总分冠军,在市中区田径运动会上更是豪取十四连冠;在四十多所学校参加的2017年区中小学秋季运动会上,胜利校区蝉联团体总分第一名,育秀校区荣获第三,泉景校区获得第四,就连规模最小的育明校区也跻身十强。目前,除田径是每个校区的传统项目外,胜利校区的柔道、国际象棋,泉景校区的篮球、乒乓球、街舞,育秀校区的足球、武术、棒垒球,育明校区的篮球,七里山校区的花式跳绳均已成为各自的优质特色项目。
五是目标,让好玩成为学校教育的追求。比如育秀中学小学部,自建校伊始就坚持“做有温度的教育,办好玩的学校”,并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会学习、会玩耍,让孩子们学得开心,玩得得法;学有所乐,玩有所得。并由此构建起“又学习又玩耍”的课程文化,使之成为落实集团“宽基教育”的实施策略。再比如,泉景小学的数学课“数学广角——推理”,一上课,老师就让“跑男”中的邓超、郑恺、陈赫、李晨等悉数登场,通过分析关键信息,推理谁在哪一楼层,推断谁是继承人,培养孩子分清主次、抓住本质的分析能力,形成全面分析的意识。
主题融合课程:凝聚学科合力,实现触类旁通
上节提到,在集团推进的校长挂帅项目研究中,育秀中学小学部李伟校长承担了“拓展课程项目”研究,探索出了胜利“优+特”的拓展课程系列,成功开发了“以特定主题内容为纽带,旨在打通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关联性教学的‘主题融合课程’”。这一课程采用整合性学习方式,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在知识间寻找联系,把已有知识灵活运用在另一范畴的知识体系内,达到“触类旁通”这一知识运用的高阶思维水平。该项课程以主题融合为纽带,多学科教师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针对同一主题进行关联性教学。现已开发了如“春天课程”“家乡课程”“节日课程”“家族课程”“世界课程”等丰富的主题融合课程。
比如“春天课程”。低年级班主任带领学生观察感受春天,语文老师负责积累词语,赏读美文绘本;美术老师带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画春天;音乐老师教唱春天的歌曲;品生老师指导学生了解春天的百科知识,并动手制作春天的头饰、花环;英语老师为学生讲述英文绘本故事。一个月的时间,学生除了课本上的知识,还积累了50个春天的成语,认识了9种春天的花卉、12种昆虫和惊蛰、春分两个节气,学习了10首春天的诗文,读了5本春天的绘本,创作了两幅春天的画。这项课程将学科立场转向基于儿童的立场,即从儿童的情感需求、认知特点、生活经验出发,与儿童的生活发生链接,以主题的方式构建课程。
再比如“家乡课程”。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背诵济南三大名胜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的楹联,了解家乡的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背诵他们著名的词篇;音乐老师带领学生欣赏家乡的音乐作品,学唱歌曲《泉水叮咚》;品生老师带领学生了解家乡的美食,并指导学生亲手制作甜沫;体育老师则带领学生学习传统体育游戏滚铁环、抽老牛;美术老师指导学生描绘三大名胜中的美景。课程结束时,全体老师在家长的辅助下,带领学生遍访三大名胜,再次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
与时俱进,永立潮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胜利教育集团依托自身目光敏锐、反应迅速、组织有效的优势,第一时间部署全集团认真学习,并随即开始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新一轮课程规划和教学改革探索。
他们归纳出核心素养的三个鲜明特点:一是聚焦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目标;二是明确提出了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三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立足点。基于这一分析,他们将落实重心聚焦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化研究与实验上。一是以核心素养为基本依据,把既定的“创生”办学理念和“书香、乐动、坚韧”的育人目标具体化为“基础扎实、身心健康、习惯优良、真诚自信、本土根基、国际视野”,从而使育人目标具有了核心意涵,变得更具体、更明确、更富有操作性。二是将核心意涵分解到学科教育,将育人目标进行“科本化解读”。例如,数学为“知识储备、技能培养、思维发展”,英语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语文为“知识积累、能力培养、思维发展、价值认同”。
在集团统一部署下,各分校区立足自身优势,异彩纷呈的各项研究随即展开。比如育明小学的IC课程所带来的课程生态的改变。
“每一朵花里都蕴藏着一个不同的世界,每一条溪水都经历着不同的曲折,每一片山林都有着不同的呼吸,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让我们带领孩子们去探寻、去理解、去尊重,伸出双手去拥抱这个世界。”走进育明小学,你就会感受到IC课程传递出这样的理念和带给孩子们这样的气息与视野。
2016年,育明小学进行了以聚焦核心素养“阳光健康、乐学善思、审美雅趣”为培养目标的课程文化建设,IC课程——学科整合主题学习项目课程就这样应运而生了。课程整合了品生、品社、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国家课程,以及环境、安全、传统文化等地方课程,在“人与环境”这个大主题下,重组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通过建构以自主性、体验性、开放性、生成性为主要特征的“主题学习板块”,聚焦于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参与、语言沟通、创新实践和质疑反思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校一至五年级分别以“我眼中的四季”“童眼看世界”“甘甜济南、泉水盛宴”“跟着《西游记》看世界”“畅游中华”为主题学习项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例如:一年级“我眼中的四季”IC课程就分三个学习板块:1.春色:寻春、画春、写春、拍春等;2.春趣:戏春、赏春、踏春、咬春、节日等;3.春情:读春、唱春、诵春、访春等。课程由7个基本流程构成:开题仪式、读书与交流、名作赏析、质疑定题、实践探究、成果汇报、结题仪式。
IC课程是孩子自己的课程,一旦融进孩子,你会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丰富、深邃与多彩。在“探究《西游记》”学习板块中,四年级项目组的师生正兴致勃勃地探讨着下一步的学习建议,郭明瑞想探究《西游记》里的建筑,说道:“我妈妈就是建筑师,到时她可以给同学们讲讲建筑设计。”陈正阳想探究《西游记》里的妖怪,张佳琪想探究《西游记》里的服饰,刘维勤说:“老师,我特别想探究唐僧取的什么经?”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兴趣点,特邀嘉宾汤校长说:“孩子们想得真好,其实你们还可以探究一下唐僧为什么要历尽千辛万苦取这部经。”潘毅老师说:“《西游记》是一部玄幻小说,但是有原型人物的,这部书与历史之间存在哪些关联,我们也可以探究一下。你们知道吗?现在那些经就真实地压在西安的大雁塔下呢!”是啊,如此丰富的话题,是过去单纯靠老师自主设计教学所难以企及的。
IC课程变单学科单调的学习方式为多学科整合多元多维的学习方式,如今实践探究、整合拓展、自主练习、合作分享、调查采访、情景表演、网络连通、工具撬动等已成为学习的常态。看着孩子们在房地产交易所、超市、社区、街道和各行各业的人访谈社会热点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们的核心素养一定会在这样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起来。
相携相进:集团化大教研、大协作、大提升
胜利教育集团的每一项教育教学研究,都不是单一分校所为,而是在总校的统一部署下,由责任分校牵头组织实施,集团各分校集体参与。这样做既发挥了心脏的中枢功能,又确保了各路血脉的连接畅通,带动了整个集团机体的健康发展。
由泉景校区胡滨校长牵头、集团各校区3-6年级语文老师积极参与的“单元整合阅读研究”项目,对原教材进行重新架构,有机融合了拓展阅读和实践活动。学校实施的单元整合教学,舍弃逐篇文章的精雕细琢,着眼于多篇之间的学法迁移与类比求异,注重从整体上达成学习目标,体现了综合性、灵活性、主体性等特征。较以往的常规教学,每单元可节省约4课时,老师们利用这个时间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或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有效落实了语文学科“知识积累、能力培养、思维发展、价值认同”的核心素养目标。
由育明小学汤莉萍校长主持的“宽基教育”下的“体验式双课型习作研究”,一举破解了学生难为“无米之炊”和教师读写脱节、学段断裂、作文不成体系的难题。所谓体验式是指建基于学生生活和文本经验,调动学生内在情感,在习作时先有经历、体验,再进行写作;双课型是指专项训练课和自主习作课,以此形成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体系及课程建构。在项目实施中,集团以六个校区核心组成员为中心,每两周分年级进行全集团大教研。从教材梳理做起,以课例研究为交流主要形式,不断完善双课型作文体系。每学期期末定点某一校区举行课程研讨会,一方面总结研究成果,形成成果集分享;另一方面发现问题,确定新学期研究着力点。每年举行一次成果发布会,既发布成果,又是对新教师的培训。集团还以一号文件形式发布了《关于开展“体验式双课型习作周”的通知》,统一了集团语文研究的行动。该项目目前已成为济南市推广项目。
在一节“拍苍蝇”的习作指导课上,学生首先通过观看拍苍蝇的哑剧表演,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梳理出“看、赶、找、搬、踩、拍”等连续动作,并体会当事人的心情。然后,根据所观察到的情景摹写过程、动作及人物心理变化,从而体验生活的情趣和意义。
这样的习作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观察、体验,使作文不再空洞,更重要的是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于是,在上完“折纸飞机”一课后,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作文——
今天课上,老师跟我们现场玩了一个游戏——折纸飞机。只见老师拿出一张A4纸,左叠叠,右压压,翻过去折一道,又翻过来折一道……不一会儿,一架完美的纸飞机就做成了。老师用力将飞机扔了出去,只见它优雅地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仿佛一只雪白的鸽子,又如一只翩翩起舞的白蝴蝶。当纸飞机传回老师时,老师突然把纸飞机的一边机翼撕了一角,又把它抛了出去,结果自然是很快就掉了下来。正当对老师的行为十分不解的我们窃窃私语时,老师却将纸飞机展开,又折了起来。老师的这一做法,让我们更加想明白,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过了一会儿,纸飞机又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我们却惊奇地发现,那个被老师撕去的一角竟然消失了!原来是老师在折的时候把那撕破的一角折了进去,这样纸飞机又可以平稳地飞起来了。
是啊,条条大路通罗马。当前方没路时,不妨换条路走走。就像那一角,只要折进去了,纸飞机又可以在空中飞翔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 五年级(6)班王天悦)
那是一个简单到有点儿幼稚的小游戏——掷纸飞机。只见姜老师举起纸飞机,在“机头”哈了一口气,接着“嗖”地把它扔了出去。纸飞机撕破空气,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降落到了地上。这时,姜老师“嘶啦”一声,把纸飞机的一角撕破了,又把它扔到天空中。毋庸置疑,它一头栽到了地上。接下来,姜老师说要把纸飞机“复原”。怎么复原呢?怎么做,它都是缺了一角啊!这时,姜老师举起了纸飞机:哦,原来她把缺口折进去了呀!再飞,纸飞机又划出了一道生命中最美丽的弧线。是啊,缺陷就是缺陷,丢失的一角回不来,但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学会面对与坚强。面对生理缺陷、先天不足、精神损失等丢失的一角,你要学会笑着去迎接,因为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时,还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正是这丢失的一角,你才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丢失的一角》 五年级(6)班 孙子璇)
激活教师,勠力同心: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集团、学校、教师,三个层面,一股力量——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理念、课程、教学,三种途径,一个目标——培养基础宽厚、多元发展的学生。然而,你懂得,就学校教育而言“三位”实为一体,“殊途”最终同归——归于教学,归于教师,归于教师的学养、责任和创造。走进胜利教育集团,这样的创意教学、这样的优秀教师不胜枚举。在一次题为“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的主题研讨会上,老师们新颖独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让与会者击节叹赏——
李振娇:我常想,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和责任就是陪着孩子读书,师生一起过一种读书人的生活,让经典文化浸润童心。于是,我们师生共同开启了“润读”课程。“润”意为“滋润、温润、润养”,“读”就是读书。“润读”就是力求通过三条路径:大量地读经、读书、读生活,让经典文化浸润人生。
读经,是为涵养正气,在学生心中播撒一颗经典的种子。而大量的整本书的阅读,则为学生开启了另外一扇窗。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学生们发展了语言,锻炼了思维,认识了世界,提升了境界。
不同年龄阶段,有什么不同的侧重点,我们都做了细致的规划和实践:低段——感受绘本之美,中段——激发交流之趣,高段——享受研读之乐。例如,在读《风雅济南》这本书时,我们相机开展了“爱乡运动”。学生们组成了爱乡小组,先读书、查阅资料,然后确定主题,再现场参观,最后总结汇报。他们或游览趵突泉、参访府学文庙、走进老街古巷,或研究“二安文化”、寻访名人故居……读书、行路,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更有乡土情怀、家国意识。
李爱珍:我的语文教学观是:玩进书本,一切等待自然发生。只要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书香、乐动、坚韧,科学、人文、学习、生活这些就能在语文课上找到落脚点,就能拥有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在我看来,阅读对孩子或我们来说,不过就是生活里的休闲方式而已。所以,当阅读变成一种游戏时,当孩子们毫无戒备地把自己玩进书本时,一切便自然发生了。这是阅读的力量,也是让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于是,我放弃了之前的任务式阅读,只是每节课前与孩子们聊书,聊着聊着孩子们便开始买书,于是我们约好每天课前三到五分钟为侃书时间。之所以叫“侃”,是因为随意,就像侃大山一样,聊内容,侃人物,说文字,谈理解,海阔天空,自由发挥。没有评判,没有限制,更没有各种各样附加的阅读作业,有的是轻松、热情、调侃、笑声。我们还创造了“侃书币”,说得好就会奖励“侃书币”,可以流通换购,是真正的财富。兴趣会传染,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孩子读得欲罢不能。我不再需要靠家长签字来监督,不再需要靠看摘抄笔记来检查,只从每天孩子们热切的眼神里、迫切的催促中便能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享受。
张耀超: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力量的根源还是“教材”!所不同的只是——过去教材是我的世界,今天世界是我的教材。
从原先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最后到怎样教生活,我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教学体系——万源统整课程。就是以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为核心,从教材、学科课程、生活、个体生命成长体验以及自然生态资源、悠久人类文明成果等各个领域选择授课资源,服务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这不只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动手技能等的简单综合与叠加,而是所有这些素养在一定生活情境中融合在一起,成就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群体、人与世界的和谐的生活状态。把传统教学单一枯燥的学科学习,转化为学生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充满智慧的生活游戏,多学科并举,解决同一个主题,让学科深井连成一片汪洋。
例如《多彩的节日》一课,我设计了“评选中西方最具魅力的节日习俗”活动,师生共同评选出春节和圣诞节。然后,让学生透过事实探究习俗背后所表达的中西方文化内涵。最后,通过开展“你怎么看待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热衷于过圣诞节”的辩论,引导学生实现从了解习俗的知识学习,到感知文化认同与国际理解的意义学习的超越。
不是尾声
从胜利走向胜利,既是济南胜利教育集团的发展愿景,也是他们的现实成就。回顾集团走过的历程和业已赢得的胜利,胜利人将其归纳为“赢在四共:文化共融、品牌共创、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并将“文化共融”列于首位,带给集团式发展以诸多有益的启示。的确,教育做到深处即是文化,做集团式教育更是如此。
何谓文化?有学者以为:“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而作为亚文化的学校文化,则是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环境设施等,其本质意义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
何谓教育?哲学家说:“教育使人成为人。”教育家说:“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诗人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这样说来,文化与教育都旨在促进人的发展,二者同根同质,同向同行,这正是中国古代典籍中对“文化”的原典解释:“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而就集团发展而言,除却文化本身的教育功能,它还是连接集团血脉,凝聚集团共识,施展集团力量的根本所在。胜利教育集团在理念、课程、教育、教学、管理及环境等方面所做的一切建设,都可以归结为文化建设。以龙头学校胜利大街小学为核心,集团着力从六个方面进行“宽基教育”特色文化建设,即:着力打造“人文、开放、精致、和谐”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责任、宽容、激情、智慧”自主发展的教师文化、“民主、交流、合作、探究”多元创生的课程文化、“乐学、会学、自律、自主”宽识博见的学生文化、“生态、雅致、温馨、童趣”生态优美的环境文化、“想学、学会、会学、应用”健康快乐的课堂文化。以此确立集团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目标任务,使之成为集团发展的圭臬。
在教育,尤其是集团教育而言,文化是精神,是价值,是土壤,是纽带,是血脉,是孕育,是春天里的微风与暖阳——
在这里
从每个孩子的内心出发
掬一捧初春的暖阳
由柔柔的微风荡起求知的欲望
在这里
从每个孩子的需要出发
绾上飞鸟新生的羽毛
任思维的翅膀自由舒展,在飞翔中与快乐相遇
在这里
“温度”与“好玩”联袂而歌
“课程”与“生活”紧密相连
“宽博”与“厚重”合力奠基
在这里
春天激荡起生命的活力
血脉连通起力量的源泉
……
——(育秀中学小学部《在这里》)
(《山东教育》2017年7、8月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