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太公志,做“贤”代人

发布日期 : 2017-04-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立太公志,做“贤”代人

——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小学“尚贤教育”建设纪实

本刊通讯员   宋以生   韩荣胜

 

向前追溯3000年,渭水之滨,一位老者邻水垂钓。周文王姬昌出猎,遇到老者,与其谈论后姬昌大喜,封老者为“太师”,称“太公望”,俗称太公。后来,老者辅佐周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以首功封齐,创建了东方大国——齐国。

3000年后的今天,淄水之畔,一所以老者名字命名、建立在老者封国首都的学校,正蔚为壮观。它在时光的长河中诞生,并接受时光的恩泽。从建校的那一天起,学校就被赋予了具有与众不同的名字,并自然地向几千年的历史和文明靠近。

老者正是我们熟知的姜子牙,学校的名字叫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小学。两者跨越几千年的交汇,是时光的奇迹,更彰显了文化的传承。姜子牙是齐文化的创始人,临淄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坐落在故都临淄,太公小学的一举一动、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沾染着齐文化的气息,都承接着姜太公思想的浸润。

文化是根,思想是魂,越往深处追寻,太公小学也逐渐找到了学校办学的根与魂。作为学校的首任校长,路栋一直在做着这样的追寻。直到读到姜太公的《六韬》,读到《六韬·文韬》中的《上贤》《举贤》两篇,他才感觉如释重负:“《上贤》《举贤》两篇集中表现了姜太公重贤、上贤、选贤、举贤的圣贤治国论及其思想内容。‘贤’集中代表了姜太公的思想追求,也是古往今来人们对人格修养的完美追求。”

于是,太公小学的根与魂,全部聚焦在了“贤”字上。在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后,学校以“贤”字作为所有工作的核心,提出以“尚贤”为核心价值,明确了“明德齐贤”的校训、“见贤思齐”的校风、“以贤为友”的教风以及“学贤若渴”的学风,努力打造“尚贤”教育品牌。

所谓“尚贤”,有专门解释:“尚贤”通“上贤”,含义有三:其一谓推崇有德才的人,上贤即尊重德才兼备的人;其二谓德才超著的人,《荀子·正论》曰“上贤禄天下,次贤禄一国,下贤禄田邑”;其三谓德才超人。

在“尚贤理念”的引领下,太公小学构建探贤课程,打造启贤课堂,实施亲贤德育,培养友贤教师,开展兴贤绿色评价,推崇德才兼备的人,培育德才超著的人,努力使每一名师生都追求德才超人。

 

探贤课程:育贤能之才

 

操作空间内设计好造型,然后点击“打印”键,3D打印机开始运转,40分钟之后,一只精致的哨子就诞生了。看到新打印出来的哨子,学生赵曼琳迫不及待地就拿起来试了一下:“3D打印真神,可以将我的想法变成现实。”

每周五下午或者空闲时间,赵曼琳都会来到3D打印教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电脑上用专门的编辑程序设计一些好玩的东西,然后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除了哨子,她现在还设计打印了很多其他的作品,比如花瓶、花束、奖杯,甚至四条腿都能动的小象。

在太公小学,像赵曼琳一样,参与到3D打印课程中的学生有80多个。田昊全的手机铃声放大器打印成功,大家迅速被他的作品所吸引;赵宗洋设计的埃菲尔铁塔基座打印好了,大家又是一片欢呼……

除了3D打印课程,太公小学还有60多门校本课程,让学生流连忘返。

“课程是什么?课程是一个去向,是一段旅行,是一种经历或阅历,更是一种思考。教育者想给予孩子们的东西,要通过课程来实施,有什么样的课程才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样的课程才会办出什么样的学校。”路栋说。

据介绍,探贤课程分为三大类、七个模块。三大类分别是:呈贤课程,主要是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探贤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科知识的拓展类课程;扬贤课程,主要为学生才艺类课程。七大模块,即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生活技能、身心素养、艺术修养、信息技术、学科拓展等模块。

有了框架,关键看课程如何设置。对此,路栋和他的领导班子成员费了不少心思。在师资方面,学校实施了课程的申报和审批制度,首先是教师申报,然后教务处审批,最后在学期初面向全校公布各年级选择课程清单。

在学生方面,开学第一周教学管理中心统一安排时间为学生进行选修课动员,统一印发“选修课课程报名表”,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报选修科目,每项分为第一、二、三志愿。在尊重学生第一志愿的前提下,根据人数等客观条件适当考虑第二、三志愿。

选课结束后,就是具体的课程实施了。相对于规定严格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太公小学的校本课程实施更为灵活。学校将每周五下午作为校本课程时间,全校1800余名学生打破班级界限,自由选课,走班上课,在自己喜欢的课程中徜徉,在不断的体验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每周五下午,就是太公小学的狂欢节。教室不再是原来的教室,老师不再唠叨作业和成绩,这里有孩子们想学的、想做的、想尝试的,这是他们一周中最灿烂和高兴的时刻。

布贴画课上,孩子们以剪刀代替笔,把自己所见、所想剪出来,寥寥数笔,用品、花卉、果蔬、鱼虫、鸟兽、人物等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建模课上,老师带领孩子们从制作步骤、建筑构思、设计布局、风格体现等方面展开学习,通过参观展览、PPT演示等让孩子全面了解建筑的知识,兴趣盎然投入其中,划线、设计、砌垒……终于,“梦想家园”建筑模型完工了。

……

路栋说:“人的成长,有时候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发现、自我寻找、自我生长。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课程中学习,探索感兴趣的未知秘密,会在不经意间发现生命的‘后花园’。”

太公小学的课程设置不是一劳永逸的,也是经过了一个淘汰和选择的过程之后,最终达成课程的精品化和品牌化。学期结束后,学校通过调查问卷、过程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对课程的喜欢度、参与度和效果进行量化排名,每学期至少淘汰5门课程,评选出学生最喜欢的10门课程。这些课程将被重点打造成精品课程,最终从精品课程中选择13门课程,打造成有系列、有梯度、有产权、有影响力的品牌课程。

经过3年多的实践,一部分课程被拿掉了,一些课程被保留了下来。这些保留下来的课程,经过不断打磨和完善,慢慢稳定成型,成长为学生喜欢的精品课程和品牌课程。当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些课程时,路栋和老师们发现,很多精品和品牌课程都与“科技创新”有关,比如3D打印、动漫创作、机器人竞技、探究实验、航模、建模等。

于是,一个想法产生了。太公小学以这些精品课程为依托和支撑,建立了创新学院。创新学院包括数字体验中心、科学创新实验室、艺术创新实验室、创新剧场等四大场馆,内设30多项课程。

3D打印课程指导教师李晓晨说:“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时候是我们老师无法预测和想象的,觉得这么大的孩子很难做出来,但奇迹就在他们身上真实地发生着。”

有一次,李老师和学生们准备打印埃菲尔铁塔模型,由于模型体积大、组件多、打印时间长,李老师觉得到最后能打印出模型就不错了,但是没想到,孩子们居然不满足于模型打印,开始挑战自己设计建模埃菲尔铁塔,探索多种搭建模式,现在他们设计的埃菲尔铁塔已经进入了大比例打印测试阶段。

据介绍,太公小学是临淄区首家使用教育云服务设备的学校。20139月,学校完成了云平台架构工作,安装了11台联想专用服务器,借助LVCC云终端,配备了2个高标准机房,并为全校教师每人配备了一台云终端系统,所有教室、功能室全部安装先进的触控一体机设备。借助三层路由、光口千兆交换机等,实现了楼与楼之间的万兆光纤通讯,网络中心数据千兆到桌面。

云平台的架构,让学校探贤课程真正进入“云端”,一个名为“基于云服务的课程超市”诞生了。“这是一种自助餐式的探究学习模式,教育者只需将数字学习材料准备好,学生自己挑选学材、自选学习资料、自己掌握学习时间、自主探究,这样的学习才能适合学生的胃口,才能够很好地达成学习目的。”路栋说,“有了云服务的支撑,课程变得更加开放,参与主体变得更加多元,让师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启贤课堂:扬学贤之趣

 

只要有空,路栋就会去转课堂。

“转的过程,就是一个了解和发现的过程。”路栋认为,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时空,以校长的角度审视课堂,或许会发现远大于课堂价值本身的东西。

有一次,经过一个班级,透过窗户,路栋看到老师在讲台上泛泛地讲,学生在下面无动于衷,眼神显得呆滞,甚至有些孩子早已不耐烦,表现出厌倦的情绪。

这样的一幕,让路栋有点反应不过来,更确切地说是有点震惊。为什么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学习的快乐反而在课堂上消失了呢?怎样才能使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不感到厌烦、疲劳,身心都充满欢乐?

带着这样的疑问,太公小学不断反观自身,开启了一段用心、用情、用智构建启贤课堂的崭新旅程。

用心研究课堂。太公小学的韩老师现在有一个习惯,就是在设计学案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回顾一下上节课学生的表现,然后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安排有层次的问题和作业。

韩老师这样的习惯,源于学校的严格要求。太公小学将“研究”作为启贤课堂建设的重要方法论,并将“研究学生”作为首要要求,引导老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央,通过对学生的“真研究”,实现对学生认知需求、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的“真了解”。

“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上形成的教案,能够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对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韩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在太公小学,这样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化。学校要求老师不仅要研究学生的认知需求和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还要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特别包括家庭状况。

小奇课上不认真听讲,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经常惹是生非,许多同学经常受到他的攻击。班主任王桂萍了解到,小奇的父母离异多年,母亲的溺爱导致了他的任性。经过认真研究,王丽萍通过生活上关心、持续鼓励以及与家长沟通调整家教方法等措施,引导小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用情触发课堂。“面带微笑进校园,充满激情上讲台”,这是太公小学每一位老师课堂上的座右铭。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太公小学,启贤课堂不是知识和技能冷冰冰的传递,而是一个情感与情感碰撞、情感与情感延续的过程。

所以,自始至终老师都保持着对待课堂的激情。课前,要深挖教材,认真备课,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构建知识的网络,精心做好预设。课上,内容要通过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手法呈现;对于学生的发现,老师要及时伸出大拇指进行由衷的欣赏与赞美,一步步激起孩子们展示的欲望和思维的动机。课后,评选最有价值问题、最精彩对话组、最佳代言人、最会倾听者、展示小明星……使孩子们对课堂始终兴趣盎然、回味无穷。

课堂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多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孩子们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学习探究的佳境。

曹红杰老师特别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在她看来,这种交流体现在课堂的一个小动作、一个提问甚至一个眼神上,这些细节可能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曹老师班上有个叫彬的学生,和以前的班主任有误会,认为在老师眼里他很没用,总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上课从来不回答问题,和同学一起春游一路上也不说话。

曹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知道,对这样的学生,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慢慢靠近。于是,一个课间的问候,一次作文批阅中的交流,一次课上有意的提问……彬心里的坚冰慢慢被融化,变得开朗自信了。

用智慧重塑课堂。路栋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疲劳和厌倦,根源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老师没有正确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老师讲多了,学生参与就少了,老师在课堂上的失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了位置,必然会造成课堂的低效。

对此,启贤课堂要求教师“退”出来。太公小学规定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不能太长,与学生参与课堂时间总体维持在1:3的比例;教师不能占据讲台,要走进学生中,参与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学习;教师要从知识灌输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善于整体设计课堂问题,引领、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每节课老师主讲的时间都不长,多数时间都留给了孩子们。但是,一堂课只有40分钟,全班45个人,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太公小学通过化整为零,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6人,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学案的问题探究当中。

路栋说:“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看,记不住;听,会忘记;参与,就会明白。”因此,启贤课堂还要求学生不光合作,还要展示。

“大家好!我的想法是:用大三角形表示花大雁,小三角形表示其他大雁,从前面数,花大雁排第6,从后面数排第3,说明花大雁后面还有2只大雁,所以6+2=8(只),排队的大雁有8只。谁有问题或不同的想法?”

“我有不同想法……”

“我的想法和你们都不一样……”

“每一分钟,孩子都充满着对学习的兴趣,迸发出一种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孩子们之间相互学习,师生之间共同提高,在和谐愉悦的氛围里达到了启发贤德、学贤若渴的美好心境。”路栋说,“这就是启贤课堂的魅力。”

 

亲贤德育:齐明贤之德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德育很重要,但是德育不能盲目,更不能乱来。如果为德育而德育,为活动而活动,就会让德育距离德育本身越来越远。

路栋心里藏着一个德育的理想国:德育不是乏味的说教,也不是单调的活动,它总是随时随地存在,不知不觉发生,就像河水流过河床,小鸟飞过天空,虽然留不下痕迹,但是美好的种子已经种在每个学生心中。

朝向理想国,太公小学以尚贤教育为核心,努力抛开德育的功利主义,积极构建亲贤德育体系。

亲贤德育,即亲近贤人,向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学习,在学习中崇尚,在学习中效仿,使学生具备善良的德行、行为的美德。

“四季四礼”是太公小学亲贤德育的主阵地。

所谓“四季”,即科技季、阅读季、体育季、艺术季。所谓“四礼”,是指入学礼、入队礼、感恩礼、毕业礼。

每年春天是太公小学的体育季,校园运动会拉开帷幕,乒乓球推挡、足球踢远、轮滑、网球等比赛轮番上演,你追我赶的竞赛,激发了学生团结、合作、竞争的精神。

六月到了,艺术季也到了,电钢琴演奏、校园情景剧展演、班级大合唱……精彩不断,这个过程也是美慢慢酝酿的过程。

科技季是孩子们最喜欢的,3D打印、建模、车模、航模、船模等比赛活动应接不暇,与科技创新为舞,创新向上的精神也在慢慢生长。

2015年的“阅读季”是最不平凡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阅读的“大礼包”,原来学校的“尚贤书院”建起来了。书院属于开放式书吧,吧内公开放置有210余种、1500多册图书,学生在课余时间可自由出入书吧进行阅读。“尚贤书院”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棵人造的大榕树,广阔的绿色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此外,书院还为孩子们提供方凳、长椅、树墩、地毯等,坐在凳子上读、靠着椅背读、席地而坐读,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看得见的背后有看不见的富足。除了“尚贤书院”,徜徉在太公小学的校园,到处都能看到书的影子,走廊里有书吧,班级里有图书角,学校里有图书室……学生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书,随手拿起一本,静静读上一会儿,与书中的故事相遇,与书中的贤人对话,便是与最好的自己约定。

路栋认为,学生的成长需要触动心灵的东西,而庄严的、对学生具有特殊意义的仪式往往能提供这种契机。

入学礼、入队礼、感恩礼、毕业礼等“四礼”由此而来。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学校迎来了“入学礼”。一大早,路栋就来到学校门口,静静等候每一名学生的到来,将手中写着“开学了”的标牌贴在学生的胸口,既是对学生的热情欢迎,更是对他们新学期的期望。

接下来,老师、学生、家长在学校广场集合,老师们站在所有家长和孩子的前面。家长牵着孩子的手依次来到老师面前,向老师深鞠一躬,然后郑重地将孩子的手交到老师手上。“那一刻,每一位老师体会到的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每一名学生感受到的是对老师的崇敬与尊重。”路栋说。

每年的10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也是太公小学举行“入队礼”的日子。这一天,一年级的几百名少先队员在老师、家长、高年级同学的共同关注下,高举右手,庄严宣誓,成为了一个个光荣的少先队员。

在佩戴红领巾这个环节,太公小学突破传统,邀请家长们亲手为自己的孩子佩戴鲜艳的红领巾,之后,每个家长给孩子送上一句嘉勉的话。

特别的时刻,特别的仪式,特别的氛围,家长见证了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一刻,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拉近了彼此的情感距离,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应。

入队礼上,很多家长流下了幸福、激动的眼泪。阎佳音同学的妈妈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一边擦拭着眼泪,一边说:“自己以为天天守护着孩子,对她应该是很了解的,但当我给她系红领巾时,女儿的眼睛一直那么看着我,嘴角的微笑,一脸的神气,我一下子觉得女儿是我的骄傲!”

当教师节、感恩节来临的时候,太公小学的“感恩礼”活动又开始了。给老师制作一个环保又有心的贺卡,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等等。在一项又一项的活动中,学生们心灵接受了洗礼,懂得了感恩。

最令师生难忘的是“毕业礼”。这一天,也是五年级学生毕业的时间。仪式现场,学生们整齐站立,向教过自己的老师献上鲜花,和老师们一一拥抱,表达深深的感恩之情。接下来,在学校制作的毕业纪念册中,伴随着一幅幅的照片,氤氲着离别的音乐,昨日仿佛重现。

最后,学生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和心爱的学校告别:给学校留下一个签名,与校园里的吉祥物合个影,最后一次听班主任的班会课……虽然即将告别,但毕业礼之后,每个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却永远留下来了。

“小学五年的时光是短暂的,只是孩子们生命长河中的一瞬,但是当孩子们经过‘四季’的轮回和‘四礼’的熏陶,他们收获了道德的涵养,实现了心灵的成长。”路栋说。

 

友贤教师:塑至贤之师

 

“景老师在工作上给予我的帮助,让我找到了教师的自信。”刚毕业不久的刘总政老师对新工作感到不适应,学校安排景洪丽老师当他的导师,景老师细致入微的帮助让刘总政很感激,也点燃了他专业发展的热情。

像景老师和刘老师这样的师徒,在太公小学还有很多。他们在学校的倡导和引领下,结成对子,师傅帮助徒弟,徒弟向师傅学习,双方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与贤于自己的人为友,致力于专业发展,共育贤人,这是太公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所在。在这里,老师们与同事为友,与校外的优秀老师为友,与书为友,与研究为友,一支以“友贤”为特色的教师队伍逐渐成长起来。

建校初期,太公小学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开展对教师队伍管理、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学校根据每位教师的年龄、素质尤其是职业追求等方面的实际,将教师分为基础层、发展层、名师层三个层次。针对这三个层次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提供不同的教研服务。

针对学校青年教师多、专业基础较弱的情况,太公小学启动了青蓝工程,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了舞台。

虽然过去几年了,但是那次“青蓝工程帮教仪式”,刘总政还是记忆犹新。仪式上,他第一次以徒弟的身份站在景老师面前,给景老师深深鞠了一躬,然后,两个人认真地拿起笔,在帮教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双方相约三年,彼此见证共同的成长。

刘总政不擅长跟孩子打交道,上课时孩子也不买他的账。所以,他一度十分畏惧上公开课。“在不断的交流中,景老师经常给我鼓励,教给我各种上课的技巧,让我逐渐走出了这个阴影。”刘总政说。

这学期,刘总政承担了一堂新基础教育实验的推进课。备课的时候,景老师指导刘总政分析教材,多次随堂听课,然后修改教案。在景老师的指导下,刘老师不断调整方向,特别在教学中增加了朗读的比重,设计了小游戏来衔接各环节的学习,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朗读体悟上,同时训练学生对中心句、中心思想、比喻句、拟人句等知识点的掌握,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基础层的教师,渴望专业发展,不足就是缺乏高层次的引领。”路栋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局限于学校范围,还应该走出校门,用更开阔的视野审视自己的发展。

基于这种思考,太公小学启动实施了“金桥工程”,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老师们先后到北京、上海、青岛等名校开展影子培训,到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北京师大等地深度研学,到各种现场会、优质课比赛观摩学习,老师们真正跳出了小圈子,看到了大世界。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走出去,总会有收获。”去年去青岛即墨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教师主题教学专业成长暨名师同课异构课堂整合展示研讨会”活动,看到外地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张莹老师感慨很多。

当时,长江中学王彤彤老师执教的“平均数”一课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王彤彤老师的课堂简洁、精炼,用NBA比赛贯穿始终,前后呼应,思路清晰而实在:由统计表到条形统计图,由先合后分到移多补少,由平均分到平均数,由实在数到虚拟数,挖掘教材深入细致,设计环节引人入胜。

“这是一节真实的课,有思想的课,培养了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而不是简单的计算课。”听完课后,张莹在听课本上写下这样一句感悟。

在名师队伍建设方面,太公小学着力打造“启贤论坛”,紧紧围绕“课堂改革”和“课程建设”两大主题,引导全体教师学习研究、讨论交流,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在研究中沉淀资源,在讨论中不断提高。

国艳红老师认为,现在学科之间缺乏沟通,学科内部知识之间缺乏联系,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发展。因此,在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国艳红尝试着在数学、语文、音乐等学科之间搞课程整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不,学校让国老师到“启贤论坛”上讲了一课,大家纷纷反映受益匪浅。“国老师将数学知识与音乐知识进行整合,用儿歌教数学,很有意思。比如:关于1-5的认识,国老师用‘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右耳听声音,4像红旗随风飘,5像秤钩称东西’这样的儿歌表述,巧妙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路栋说:“每个老师都有成长的愿望,都能找到发展的舞台,他们互相友爱,互相支持,一起长大,如此的教育,才是幸福的教育。”

 

兴贤评价:兴尚贤之风

 

评价,是一个完整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

“立太公志,做现代人”是太公小学的办学目标。“如果仅仅依托探贤课程、启贤课堂、明贤德育、友贤教师等资源和平台,不能构建生态高效的教育评价体系,目标很难达成。”路栋说。

为此,太公小学创新教育评价方式,构建以“兴贤”为特色的校园多元评价体系,评出了学生的习惯,评出了学生的兴趣,评出了学生的成长。

“你好同学,我是大队委的,请拿出护照,我要对你刚才主动捡拾垃圾的行为进行记录……”周三课间操时间,高龙洋同学主动捡起了校园里的一片纸屑,学校大队委值班的学生看到后,在他的护照上做了记录。

在太公小学,每一名学生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贤德少年评价护照》。护照由学生随身携带,主要用于详细记录自己一天的表现。说起这个护照,小小的,只有手掌大小,十几页。虽说护照小,学生每天记录的内容却很多,包括才艺、公德、诚信、乐学、礼仪、守纪、卫生、自理、健体、卫生等10个方面。

为贴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学校还对护照设置了不同的标准,年龄越大,标准也越高。比如,高年级学生每天至少要在十个方面中记录5件具体的事情,才能被评为“优”。

“今天你的护照上得优了吗?”“咱们比比谁的护照‘优’字多……”如今,这句话已成为太公小学学生们的“口头禅”和问候语。

“每天做一个记录,记录的不仅是事情,更是习惯。长期下来,孩子拥有的是一本通向幸福人生的护照。”路栋说。

如果护照评价实现的是终结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的转变,那么闯关评价就是将原来知识性的过关检测转变为趣味性的闯关游戏。

拿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来说,太公小学分别以“语文游戏”“数学分层”“英语对话”对学生进行测试。语文学科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识文断字、妙语连珠、翰墨飘香、诗海泛舟、美文欣赏、金话筒演讲、生活处处是语文等闯关游戏。数学学科有有理走遍天下、妙语心算、数学思维挑战等项目,由老师确定三个不同层次的闯关游戏,学生分三次闯关,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闯关的项目。英语学科的闯关游戏有词语接龙、英文歌曲大串烧、小小演讲家、最佳配音等。

此外,太公小学采取过程闯关和终结闯关相结合的方法,每学期组织两次校级闯关活动,除学校规定的集中闯关时间外,每周二、三、四下午课外活动是平时闯关游戏时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随时参与到游戏之中。

“闯关游戏,让孩子在自由的选择中,渐渐培养自信心,主动挑战自己想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不仅学业水平得到提高,人格成长也更加完善。”路栋说。

任思丞同学提前一个月将这学期的20个故事全部背诵完毕。他提出要参加相应的闯关挑战,挑战成功后,获得了校长签名的星币。拿着印刷着可爱吉祥物的天蓝色星币,孩子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星币评价是太公小学兴贤评价的又一大特色。

所谓星币评价,是指学校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将学生日常的礼仪、卫生、守纪、兴趣爱好、才艺特长等用星币的形式进行量化。当星币达到一定的数量,学生就可以用它换取相应的奖励,从而调动学生做“贤人”的兴趣。

在太公小学,星币评价是一种全员参与的评价方式。除了班主任,参与全员育人的每名学科教师,也是重要的评价主体。甚至,评价还向家校联动延伸,班主任与全员育人导师会根据家长的评价,给予孩子相应的星币奖励。

拿到语文老师奖励的一枚星币后,任思丞手中积攒的星币已经达到10枚。在心里盘算了一下,10枚星币足够兑换一个文具盒了,于是,他迫不及待地跑到学校甬路一侧的星币兑换台,经过大队委人员确认后,文具盒便到手了。

星币评价会不会让学生热衷于物质交换,而让评价失去原有的意义?对此,太公小学提高了精神奖励的标准,获得物质奖励是小荣誉,用更多的星币赢得一次和校长合影的机会、体验一次大队委工作、升一次国旗、将自己的照片挂到学校的笑脸墙上等,这些才是值得骄傲的大荣誉。

“星币评价体系,多方面评价每个学生,多角度看待学生的问题,多渠道解决学生成长的困惑,多方案引领学生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明星,昂首挺胸地迎接未来的挑战!”路栋说。

“传承文明,启迪智慧,引领成长,塑造未来。”路栋表示:“浪鼓舟楫、风蓬满帆、扬帆起航的太公小学,将怀揣着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跨过创新路上一道又一道门槛,自信从容地实践着对教育真谛的追求。”

 

(《山东教育》2017年3月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