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有品质的教育

发布日期 : 2017-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共享有品质的教育

——寿光市洛城街道推进教育城乡一体改革发展纪实

本刊通讯员   商荣宾

 

寿光,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这里是汉字始祖仓颉造字的地方,是农圣贾思勰的故里。在这片浸透着深厚文化底蕴、涌动着创业激情的神奇土地上,崛起着这样一所中心学校:连续三年教育工作社会满意度测评成绩列全市第一;连续三年教育教学综合督导评估成绩列全市第一;连续三年辖区三所初中全部被评为“寿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所辖五所小学有三所跻身全市小学前十强;先后被评为潍坊市“标准化学校示范镇街”、潍坊市“学前教育先进镇街”、寿光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A级单位”……

她就是寿光市洛城街道中心学校。

 

破题,直面“教育短板”

 

寿光市洛城街道,在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洛城街道和留吕镇合并而成,是典型的“半城半乡”组合,东西长达40多公里,西部位于寿光市东城新区腹地,城市元素高度汇集,是新城区标和名片;东部与潍坊市寒亭区接壤,远离城区,是天然的乡村区域。“半城半乡”的特殊性,也体现在教育的不均衡上:西部紧靠城区,东部地处乡村,教育质量“西高东低”,成为制约该街道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教育短板”。

“半城半乡”,师资配置不“均衡”。城区学校,师资精良,人人向往。东部乡村学校“师资弱”,“超负荷”。像街道中心小学这样的“城中校”,地市级及其以上教学能手、县级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比例高达8%以上,而浮桥小学这样一个近30名专任教师的东部偏远校,县级以上教学能手的比例则仅占1.4%。如此一来,就造成了街道师资配置不均的问题。

“半城半乡”,教学质量不“等”。该街道辖区的初中和小学,横跨城乡,尽管整体教学质量较高,却呈现着“西高东低”的不均衡状态。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但学校之间强弱不均,强科很强,弱科很弱,优势项目和优质资源不均衡,不对等,“一花独秀”“瘸腿走路”等现象突出。尤其是东部小学,前期的“合班并校”工程,仅仅是完成了学校规模、硬件设施的升级和均衡布局,而教师队伍只是相对集中而已,老教师多、专业基础弱的问题没有解决,教育质量与西部小学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半城半乡”,教育品质不“均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区域和人文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城区和乡村学生的学习基础、意志品质也存在差异。西部城区学校的学生思维相对活跃开放,但吃苦耐劳的品格有所欠缺;东部乡村学校的学生勤奋好学,但自信能力、创新思维略有不足。这些都给街道教育均衡发展带来了挑战。

城区学校校长和乡村学校校长相比较,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育现代化等均衡发展“核心”元素的认识和理念上依然存在很大差异,正如《脚印》歌词中写的那样,“有的深,有的浅,有的直,有的弯”,这样就导致了校园综合环境和文化建设上的差距,导致教育品质上的差异和不均衡问题。

问题摆在面前,怎么办?办什么?达到什么高度和境界?

张华国,自担任合并乡镇后的洛城街道中心校校长后便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由街道中心校牵头组织,兵分3路,分赴辖区各初中和小学,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密集调研、师生座谈、专家诊断……终于在20129月给出了一份“接地气”的“处方”:直面问题,统筹资源,推进“城乡一体”,打造“品质教育”,让师生共享“品质教育”之利,为“品质寿光”建设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支教,搅“活”一池春水

 

2015年,一个叫“洛城街道浮桥小学”的学校,一下子刷新了寿光市“教育教学综合评估”小学段的排行榜,全市第5名的成绩令同行们刮目相看。毕竟,在优质资源丰厚的寿光市,跻身前10名的学校历年来大都是城区或者各镇街中心区的“老牌劲旅”。浮桥小学,这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不得不让人们好奇追问:是什么秘诀让这个学校华丽转身,实现了美丽的嬗变?

“我们学校的提升和加速度发展,得益于这几年的‘支教’政策。原来农村老师一年到头很难有机会听个像样的观摩课,课时多离不开,现在天天都能和城区骨干教师面对面教研,还能得到名师手把手的指导,成绩能不提升吗?!”浮桥小学校长韩长海一语道破天机。

浮桥小学原本就是原留吕镇的“边缘”学校,师资差,底子薄,实力弱。新的洛城街道成立以后,该学校更是被很多人看作是“不城不乡”的偏远学校,老师们“不愿去”,去了也“留不住”,教育质量难以提升。

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像浮桥小学这样边远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从2012年开始,该街道在全市率先开启了“区域支教”工程。他们的“支教”工程改变以往“一帮一”的形式,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全街道的优秀教师资源,采取“多帮一”“一帮多”等灵活形式,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东西部“微循环”,动态交流,动态平衡。

启动“支教”工作后,浮桥小学就成了“支教输入”大户,当年就有7名优秀支教教师加盟该校,学校教育质量直线上升!学生受益,家长满意,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提高,实现了共赢共享。来自洛城一中的张新勇老师连续支教两年,第三年被学校“硬拽”了回来,原因是报名的太多,学校只能以“原则上连续支教不超过两年”为由让他“归队”,以便给别的老师更多支教机会。

区域支教,带活学校。原来,浮桥小学这样的乡村偏僻学校,教师习惯于按部就班,循环往复。“支教”活动开展后,来自城区发达学校老师的加盟,促使浮桥小学的教师活跃起来,整体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

教师们支教的热情源自对受援学校学生的一份责任,这份责任也在行动中传递着一种向上的力量,如同“鲶鱼效应”,让受援学校的老师作风也在“正能量”的辐射下好转起来。

浮桥小学的数学教师付美丽毕业于昌潍师专数学系,对于这样一位“科班”出身的专业老师来讲,对小学数学课程可说是驾轻就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间久了,总是简单重复这样的教学,的确有些倦怠。”付老师这样说。

可是,当付美丽和洛城一中的“支教”教师李清绪联袂授课后,受到了很大震动。李老师来到浮桥小学后,秉承着一贯的严谨作风,通过生活小数学题、当堂展示创意题等数学小“魔法”,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课堂异常活跃,这令付美丽老师惊叹不已。“人家都说教了小学就是小学水平,看来,我得改变自己了。”付老师有了触动,更有了行动,努力在数学课堂上下功夫。两三年下来,付美丽老师的“种植小数学”体验教学法,在寿光市“课堂育人创新教学法”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她自己也因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潍坊市优秀乡村教师”。

支教,“搅活”的不仅仅是受援学校,同样也给“输出学校”带来了新的动力。

“支教去不了,我就去参加轮岗交流吧!”来自洛城一中的房秋梅老师这样跟业务校长杨树军沟通。

20158月,该街道发布了年度“支教”和“轮岗交流”方案指标,原本9人的支教名额,报名人数突破了32人。房老师是潍坊市教学能手、寿光市初中思品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对于这样一位任教于城区学校的“核心骨干”老师,到底是什么打动了她呢?

房秋梅是这样说的:“参加支教是一次经历,更是一次历练,我们城区学校地理位置好,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样需要我们去了解和体验,我以前错过了好几次支教机会,这次我可不能再错过了。”

为了确保支教、轮岗工作更有实效,洛城街道中心校制定了《支教教师管理考核办法》等文件,从年龄、年度考核、教学业绩等方面对支教教师作了详细规定,并对其工作进行全程跟踪反馈。同时,强化支教保障,对支教教师依据受援学校的距离远近,分别给予每人每年一定的交通补贴,按月发放;受援学校为支教教师提供食宿、休息等条件保障。支教教师只要个人成绩合格,受援学校认可,通过教办审核,将直接认定为年度考核优秀,并在评优晋级中给予加分奖励。

为了保证“支教”轮岗的师资质量,2015年洛城街道中心校又发布了“新规”:“参与支教(轮岗)的教师必须是寿光市级以上教学能手。”这样的“资格准入”,为的就是切实保障支教教师的专业水平。

“支教”活动四年多来,各中小学根据自身的学科实际、教师素质进行“微设计”“微调整”“微循环”,全街道学科专业教师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合学生需要、学校需求,教学质量也迅速得到提升。

为了补齐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分布不均、师资不齐的“短板”,他们进一步“拉伸支教链”,同步启动了“走教”活动,即全街道中小学按学区划分成“洛城”“寒桥”“留吕”三个“学区共同体”,所有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编成一个“教研组”,根据学校实际调配音体美教师,或“支教”,或“走教”。

尧水小学作为“寒桥学区”的一部分,原本只有卜延峰一个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活动能力明显不足。同属一个学区的洛城二中王朋老师前来“走教”,定期辅导学生体育社团,让卜老师也有了“体育黄金搭档”,该校的体育运动开展得风生水起。

几年下来,在尧水小学体育运动的评价词典里,找不到“弱势群体”这个字眼,他们的体育理念是:生命在于运动,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孩子都是运动天才。

在全校的“荣耀之星”纪念册里,你会读到这样一些荣誉称号:跑步小健将、技巧小博士、体育小明星、短跑小能手、跳远小赢家、小小接力员、小小投掷王、小足球、名竞走、小标枪、小皮划手、踢毽子小明星、乒乓之星……

成功的活动收获的是活动的成功。“校园体育吉尼斯”这一小小的“业余”活动,让一大批孩子脱颖而出,颇有了些“专业”的味道。

“鲜花就该在泥土里绽放”。支教归来,许多老师并没有沾上多少“土气”,而是汲取了更丰富的营养。据统计,2012年以来,洛城街道先后有15名支教老师荣获“寿光市教学能手”“寿光市学科带头人”称号。

支教走教,城乡互动。几年来,“支教”轮岗活动换来的是街道教育工作的高效益。在寿光市办学满意度调查活动中,洛城街道连续三年列全市第一。正如张华国校长所说:“支教轮岗战略,让‘东西不均’变成了‘东西互动’,让‘单循环’变成了‘良性循环’,凸显了品质效应,有利于调动支教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公平,更有利于构建起城乡一体的品质教育。”

 

科研,万紫千红一片海

 

201461日,山东电视台播出专题节目:《寿光市洛城街道新区实验小学:送给孩子的六一大礼包》,将这所不为人知的新建小学展示在公众面前。

洛城新区实验小学由4所小学合并而成,分别是寒桥小学、韩中小学、牟西小学、营子小学,除了寒桥小学教师结构、办学力量相对较强外,其他三所学校均是“偏、弱、小”学校,师资水平、学科结构、专业力量总是年复一年地在低水平徘徊。

就是这样一个“拼凑式”的学校,却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内涵蜕变。2015年,该校位列寿光市综合督导工作小学组第一名,教学视导第一名,成为潍坊市两个小学“全国足球示范基地”之一,被评为“寿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寿光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要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还得要归功于科研兴校的强大助推力。”洛城新区实验小学校长刘汉文深有感触地说。

20139月起,该街道就启动了“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工程,汇集优师资源,建设名师团队,从而突围教师“职业倦怠”怪圈,破解辖区中小学教学质量“不均衡”的问题。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基于对“专业成长”的深刻反思。在洛城中心校领导班子的“班长”张华国看来,有“专业”才有“职业”,教师这一职业原本就是一门“专业技术”岗位,理应如同医生、律师等职业一样,在长期专业积累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专业素养,越老越吃香,人因精于专业、拥有特长而站立。

洛城街道启动“专家引领”工程,邀请各地教育专家作“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专题报告,引领教师专业成长。201311月,在寿光市教科研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邀请九大学科省级教学能手与学校老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全街道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大多数教师是第一次与省级教学能手面对面,一位听课的语文老师高兴地说:“这一回可见到教育名家了,课上得高端大气,又很接地气,看得清,学得准,有收获。”

这样的教科研活动连续开展了三个学期,覆盖各个学科,融会各种课型。据统计,全街道中小学有86%的教师得到了学习培训的机会,他们在开拓视野、提升境界的同时,也为课堂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成就学生就是成就我们自己。我们的课堂就是要为学生而设计,为适合学生而设计,精致的课堂会让学生变得自由、活跃、开放,我们自己也有成就感和愉悦感。”留吕初中历史科教师赵恺如是说。

优质学习,学以致用。如今,张华芬老师的“同步朗诵”教学法、房秋梅老师的“新闻直播间”思品教学法、徐杰老师的体育“运动场”教学法、杨松叶老师的“黄金座位”育人法等被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各具特色,效益明显,“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成为洛城教育教学的新常态、新气象。

教学相长,辐射力量。截至201512月,已有吕海平、徐文良、孙佳、孙言勇等17位青年教师在潍坊市学科研讨会上出示公开课,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茁壮成长,迅速成为街道教育教学的骨干。

2013年的一天,洛城街道留吕初中化学教师韩少华要到兄弟学校去“送”优质课,委托另一位老师临时照看一下自己的班。“去的时候我心里还在犯嘀咕呢,这位老师不是教化学的,怎么办呢?又不能耽误课的进度,就让两个课代表组织学生学习吧。”韩少华说。

当韩少华从外面急匆匆地赶回学校时,看到了下课前课堂里的一幕:课代表在黑板上展示一个类似小手掌的“板书”文字,其他同学纷纷提出不同的看法,小魏和小刘两位同学还冲到黑板前着急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得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我们的‘化学体验式’教学法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求异求新求活思维。”韩少华津津乐道。创建“化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得益于她多年关注教学法的“顶层积累”和关注学生的“一手经验”。

“找准了这个支点,无疑就是启动了课堂教学的‘软开关’,芝麻开门呐!”留吕初中李东旭校长如是说。

的确,意识的创新擦亮的是课堂教学,照亮的是整个教学生产力。老师们在备课时,都养成了一种“找寻支点”的意识,以支点为圆心,精心把课堂变为自学、交流、研讨、探究、质疑的磁场,变成思维的发散场、生命的发展场。

素质提升,行动见证。在洛城街道,王莉老师的“语文课趣味导入”、郭辉三老师的“数学课多边探究”、李顺吉老师的“地理课每周收入报告”……一个个教学片断,一个个精致创意,都映射着“创意优秀教学法”的应用魅力。

课堂的引擎是教研,教研是品质教学的孵化器和启动器。为了让辖区各中小学的优势科目由“一校优势”转化为“全街道强势”,使得校际携手,抱成团,铺成片,促进教学质量均衡优质,该街道又在20159月组建了中小学导师团暨青年教师志愿者协会,打造自己的名师团队,带动覆盖全街道、贯通各学段的学科“大教研”,张华国说这是“建一支尖刀连,蹚一条创新路”。

中小学导师团成员是通过课堂大赛评选出来的。他们聘请了寿光市内名师组成评委,校长、业务校长全部参与评课,市学科教研员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点评。经过激烈角逐,张华芬等27名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洛城街道首届导师团暨青年教师志愿者协会会员,张华国校长在成立大会上为他们发放聘书,鼓励老师们奋发有为,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校长为我颁奖时,他打开聘书,细细核对名字,挨个握手鼓励。我能体察出这是领导发自内心的尊重和重视。”导师团成员赵翠玉如是说。

这一举动的背后,是洛城教育一班人“重教必先尊师,尊师必先强师”的良苦用心。

贾敬,留吕初中生物学科教师,是一个刚毕业一年,业务上进取心很强的青年教师,本打算“跳槽”到城区小学从教,“大教研”活动开展以后,名师就在自己身边,“师徒结对”让她的业务学习“升格”到了潍坊市骨干级,这让她非常高兴,决定放弃进城“低就”小学的念头。

给“大教研”点赞的还不止青年教师。新上任的留吕实验小学校长李建超说:“我们2015年教学质量测评跃居全市前10强,多亏了‘大教研’的功劳。英语科目本来是我们的心病,这回有中心小学导师指导,弱科不再‘弱不禁风’了。”

教学相长,名师榜样。“导师团”在铺开“大教研”的同时,导师成长也踏上了“快车道”。教师赵翠玉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代表。

2015年的春天,当校园里的各种花次第开放的时候,洛城二中教师赵翠玉抓住时机,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带领全班学生上了一节“赏花课”。

在春风拂面,花红叶绿的校园里,她带着学生远观、近视,仰看、俯瞰,不断变换角度,赏花姿、闻花香、辨花形、听花语、悟花情。紫叶李花的粉白雅洁,紫玉兰的高贵富丽,白玉兰的出尘脱俗,紫丁香的秾丽鲜妍,白丁香的纤尘不染,在让学生们尽享视觉盛宴的同时,更给了学生美的人生启迪。在这份美的享受当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描写景物的方法,而且学会了怎样抒写心中的感动。来自八年级四班的肖泽宇就写下了自己的“现场习作”(片段):

丁香树虽没有玫瑰那样火红,更不像芍药那样常受人夸奖,并且它的花也娇小柔弱,与路边那些不知名的小草所绽放的一串串细碎的小花没有什么大的分别,但它的花香总是能让人陶醉,让人精神倍增,让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赵老师也进行了即时点评:

花有情,树有意,美丽的丁香树所承载的是浓浓的亲情,是暖暖的家园温馨,是对童年的依依怀恋,是对成长的深深体悟。情意相通,文人合一,生活中一棵普通平凡的丁香树,被小作者用心体悟,随手记下,收藏成心中永远的美丽。

这些温暖的互动文字,正是赵老师“生态作文思维梯度”教学法的生动缩影。2014年,她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推出了自己的教学法,即摘抄仿写——随意·凡人名言——随情·随笔漫谈——随性·专题写作——随缘。

“这样的作文课,学生不再无话可说,而是有说不完的话,说不完的美丽与感悟;这样的作文课,学生收获的已经不仅仅是写作手法、写作技巧,而是怎样去寻找美、发现美、品味美、感悟美,在收获美景美文的同时,更收获了美丽的人生。”潍坊市教科研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李宏绯这样评价。

大教研、大科研,为“半城半乡”的洛城教育真正开辟了一条“精准帮扶”“精心学习”“精诚合作”的优质教育路径,催开了教育科研“万紫千红一片海”的生动局面。

促进城乡师资水平共同提升,促进城乡教育质量共同提升,科研成为实现教育“城乡一体”均衡优质发展的桥梁和纽带。科研兴教,让品质教育在城乡每一所学校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大爱,一枝一叶总关情

 

2013911日下午,洛城街道党工委会议室。

潍坊市市委书记杜昌文在寿光市洛城街道调研,举行座谈会,面对面征求群众意见。

“五一前,孩子下午4点半放学,而单位下班是5点半,比我们下班的点要早。有时为了及时接孩子,就得跟单位请假。”留吕小学学生家长孙爱琴在座谈会上说。针对群众反映的“因上班与放学时间冲突,不能及时接送孩子”这一问题,洛城街道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延时服务”新举措。

学生家长赵宗娟经营个体生意,休息时间不定,不能按时接送孩子。“如果没有‘延时服务’,就只能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去接。这样的话,既不安全又不放心。学校为孩子着想,我省心了!”赵宗娟说。

“放学后,学生可以在学校里多待上十几分钟甚至一个小时,给家长留出足够的时间赶到学校。”留吕小学校长郎咸民说,放学后学生可自由选择篮球、排球、乒乓球、书法绘画和舞蹈等兴趣活动,学校也为每个活动小组配备了辅导老师。

“我特别喜欢打排球,但体育课上时间太少,现在正好可以利用放学这段时间,好好打一会儿。”留吕小学六年级学生苏国旭说,父母在家务农,有时下午要去市场忙活,接他的时间不准时,现在他每天下午都会在操场打上20分钟左右的排球。“有老师的辅导,现在我已经是校队主力了。”

“家长是‘延时服务’的受益者。家长委员会召集志愿者的时候,我第一个报了名。”学生家长李瑞芹说。

“延时服务”得到了潍坊市、寿光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教师报》对此作了专题报道,杜昌文书记建议在潍坊全市推广这一“寿光经验”。

在洛城教育的管理者们看来,品质教育不仅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提升,重在内涵发展和共建共享。品质教育就是要让师生共享教育带来的“红利”,让品质教育成为师生学习、成长、生活的共同营养和财富。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健康成长,洛城街道中心校立足于“城乡一体,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引导各中小学因地制宜,因时而异,从“学科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智慧育人”等多个维度精心组织好德育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几年来,洛城街道依托“中小学学生成长导师团”,引导各学校充分利用资源,培育、放大学校特色亮点,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引领学校内涵特色发展。“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建设活动成效明显,学校办学品位明显提升。留吕初中的德育教育和科技创新全市有名,新区实验小学成为潍坊市首批“全国足球实验基地”,留吕小学的艺体社团、留吕实小的农耕文化、屯田小学的国学经典、尧水小学的过门钱打制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呈现出了“百花齐放,个性张扬”的新局面。“一校一品”“一班一特”的特色办学项目正在由高起点走向高品质,阅读提升工程更是走进了学校的课程套餐,素质教育全面深化,各学校品质教育建设如火如荼,亮点纷呈。

“爸爸,我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得很好,你们不用担心……”“最近老爸老妈还是吵架,我很苦恼!”……这是洛城街道新区实验小学“亲情活动室”和“心理辅导室”的日常活动情景。

该校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学校,有90余名在校学生是留守儿童。为深化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每天中午,学校定时开放“两室”,搭建留守儿童关爱平台。“亲情电话”方便了学生与外出务工父母的沟通;心理辅导室让学生的苦恼得到及时解决。

“特殊学生,就要特殊关爱。我们就要有这样的教育情怀,勇于担当,关爱学生,不辜负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厚望。”该校校长刘汉文强调说。

在落实寿光市教育局“万名教师访万家”和“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活动中,洛城街道切实做到了“访出真实,摸清问题,行动帮扶”。

佳佳和琰琰姐妹俩就是在这次“地毯式”摸排、走访中的受益者。两姐妹原本没有户口,在洛城临近乡镇居住。由于家庭变故,母亲离家出走,只能靠年迈的奶奶抚养,靠政府低保和乡邻的接济维持生活,姐妹俩也一直没有上学。

洛城中心校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责成有关人员实地了解情况,由新区实验小学负责接收姐妹俩免费入学、免费午餐,并协调寒桥社区服务中心,按照帮扶“一揽子”原则,一次性解决了老人生活、孩子就学这两个“老大难”问题。

“您好!这里是洛城中心小学综合服务站,您的网购快递我们已帮您签单,我们将派专人给您送去,您看什么时间方便?”洛城街道中心小学的宋金燕老师刚下课就接到了学校“综合服务站”打来的代办电话。

教育即服务。为了解决师生的日常生活难题,洛城中心校倡导各中小学成立了师生服务中心,为师生开展电费水费缴纳、银行业务代办、学籍办理、政策咨询等服务,真正让教职员工体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温暖和自觉。

校园设立“综合服务站”,这仅仅是洛城街道经营“民生文化”的一个侧面。近几年来,他们积极推进现代教育制度建设,开放办学,开门办学,积极推进“阳光校务”建设,打通办学利益相关者沟通渠道,让办学利益相关者充分享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价权。推进家委会、理事会、教代会建设,充分发挥每位办学相关者的主观能动性;定期邀请家长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走进学校,走进餐厅,走进课堂,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让洛城街道各中小学的管理以更加阳光、开放的姿态呈现于社会和家长面前。

均衡教育的意义在于品质,在于优质。洛城街道中心校一班人始终把“培养人、尊重人、激励人”作为提升教育品质的核心要素来对待,并一直坚持这样的信念:品质教育,共建共享。只有人人“乐于为”“热心于为”,才能传递力量,传递温暖,传递正能量,放飞梦想,放飞希望!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机,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相信,洛城街道的教育者们用自己“创造力”开启的“品质教育”之路,定能越走越宽广,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封面和部分内文照片由郝振艳摄影)

 

(《山东教育》2017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