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而不撒手

发布日期 : 2010-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指导策略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践的课程,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更需要教师精心投入、科学指导。


  自2004年起,我开始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教师,先后指导学生开展了以下几个课题的研究:《垃圾的形成与利用》《远离近视、保护眼睛》《学炒菜》《饲养小兔》《十字绣》《丝袜制花》等。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的精心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是否富有成效的关键因素。


  一、指导学生选题———突出“实”字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在初次接触这门课程时,根本不知道如何选题,应该选什么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选题能力。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选题呢?首先应当突出一个“实”字: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研究能力。


  (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选择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中,常常会有一些学生觉得没有研究的问题或没有自己想参与研究的主题,这是很正常的,却又是必须引起我们指导教师注意的大问题。这就像学科教师教学时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一样,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自己所处的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体会,细心辨析,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寻找自己感兴趣且有意义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比如,我在引导学生选择“远离近视、保护眼睛”这个课题时,正是新学期开始,学生刚刚检测完视力,我发现班里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视力明显下降。当时学生也很苦恼,很想了解其中的原因,也想知道如何保护视力。我就趁机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大家的视力在迅速下降?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你们想不想了解眼睛的奥秘?”在我的引导下,很快就确定了这个活动主题。


  (二)帮助学生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力所能及的活动主题


  学生有了想研究的专题或活动主题以后,接着出现的常见问题是所研究专题的可行性问题。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先提出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往往存在不少问题,如:所选主题过大,远离自己生活,不明确实践活动的核心等等。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力所能及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例如,我在引导学生确定“饲养小兔”这个课题时,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课题。全班共提出课题50多个,我都一一写到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然因素、环境条件以及学校可提供的条件再一一分析这些课题。经过师生两节课的讨论,最终确定了“饲养小兔”这个课题。确定这个课题的主要原因是:1.之前我班曾经开展过几次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已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小兔在我们这里比较常见,有几个学生家里当时就养着小兔,在饲养过程中遇到问题便于学生咨询、解决。3.当时正是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温度适宜,便于给小兔寻找食物。4.我班学生来源复杂,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是寄宿学生,还有几个是本校老师的孩子,住在不同地方的学生更便于在不同的时间里管理小兔。5.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东北角两面靠建筑物,并且被树阴笼罩着,冬暖夏凉,给小兔安置一个家非常合适。“饲养小兔”的主题就在这种背景下确定了。


  二、活动过程指导———灵活把握好“放手”与“出手”


  活动过程是综合实践的重要环节,它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的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放手和指导的关系,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


  (一)要敢于放手


  1.放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如果离开了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例如在研究“远离近视、保护眼睛”这个课题时,有个小组是研究“近视眼的苦恼”。这个小组准备用采访的形式来完成这一任务。我及时鼓励学生,选择这种方法比较合适,并让他们大胆实施。可是不到一天的时间,学生们就来向我诉苦了。有的学生第一次当小记者,多少有些胆怯,采访时说话不够流利,结结巴巴,受到了被采访人的嘲笑,人家也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有一次,学生在马路边采访一位路人,他这样问:“你每天都戴眼镜,麻烦吗?”得到的回答是:“这关你什么事?”孩子们碰了一鼻子灰,不敢再往下问了。后来我和同学们一起查找原因,问题不是别人不配合,而是我们说话没礼貌。大家认识到只有自己主动拉近与别人的距离,人家才会回答你的问题。我又提醒学生首先要向人家说明我们的目的,征得同意,再回到正题上来。在之后的采访中,孩子们有了心理准备,胆子变大了,不但学会了礼貌用语,而且学会了沟通。我想,只有鼓励学生认真扎实地参与到实践中去,才会真正锻炼学生。


  2.放手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实践活动的过程


  放手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行动,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创新行为。在“饲养小兔”的整个过程中,我坚持不做任何具体性的活动指导,只在原则、理论上加以引导。在设计兔窝时,首先是每人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小兔房子,然后小组内进行评比,最后全班进行交流,集思广益,设计出了大家都认为最好的也就是我们最后盖成的小兔房子。房子设计好了,我又引导学生讨论:“该用什么形式筹集资金买小兔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起:向家长要钱,大家凑。我又问:“还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吗?”话音刚落,有个同学站起来说:“收集校园内的塑料瓶、易拉罐、废纸等,卖了我们就有钱了。”这个建议一提出就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响应。很快就筹集了买几只小兔的钱。至于买什么样的兔子,多少钱一只,也都是学生自己商量决定的。


  (二)要善于“出手”


  1.指导学生及时发掘活动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强,实施过程中会生成很多极其宝贵的新资源。教师要增强资源意识,密切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进程,使活动不断拓展延伸,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厚,更有育人价值。


  例如,我指导四年级学生开展的“十字绣”活动,当初确立的目标是:了解十字绣的来源、用途,掌握基本绣法,每人绣出一幅比较满意的十字绣。学期末我发现多数同学绣完一幅十字绣,而有位男同学竟绣了大小三幅,还主动买来一块绣布自己设计图案绣了起来。这个做法使我受到了启发。第二学期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讨论:自己设计图案自己绣,你们认为好不好?有什么意义?大家愿意试试吗?这个想法很快就赢得了同学们的赞同。所以,第二学期我们的活动主题确定为“我来设计我来绣”。


  活动开展两个月后,为了保持学生的活动兴趣,我搜集了很多立体十字绣图片让学生欣赏。同学们发出了阵阵赞叹声,有个同学说:“如果我们也能绣出这样的十字绣那该多好啊!”正是这种不同的声音,又一次提醒了我:难道我们真的不能绣出立体十字绣吗?由于学生喜欢立体十字绣,也愿意尝试,所以经学生们讨论,五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又确定为:立体十字绣。我正是在活动过程中抓住了这些生成性因素,才促使“十字绣”这项活动深入、有序、顺利地开展下去。


  2.指导学生反思总结,深化认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或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形成深切感悟。这样做,不但能培养学生做事常反思的好习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比如在“饲养小兔”的过程之中,我引导学生反思:“这段时间在管理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解决?”通过反思,学生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晴天时兔菜吃不了,阴雨天兔菜不够吃。这时我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分组管理,责任到人,吃不了的兔菜暂时放在教室后面的纸箱里。再比如,小兔生病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小兔生病的原因。同学们通过访问、查资料、上网等形式,很快找到了小兔的病因以及解决的办法。从那时起,同学们不但把兔窝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经常往兔窝里撒白石灰或喷洒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杀菌。


  为了使学生深化认识,活动结束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反思总结,并在全班进行了交流,学生的感触非常深刻。有位同学这样说:“养兔子对我们五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每天除了学习,还要喂养小兔,给兔子打扫卫生,特别是周末和假期离学校远的同学还要打车来,遇到阴雨天就更麻烦了,真是太辛苦了。但是我却从中理解了妈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给我做饭、洗衣服,也很辛苦,这种辛苦从我出生的那天开始一直跟随了妈妈十几年。今后我要多孝敬父母,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再也不让妈妈为我操心了。”我想孩子们如果没有亲自参与这项活动,不去反思,就很难说出这样的肺腑之言。


  总之,放手不等于撒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学会思考,绝不是包办代替。  


(《山东教育》2010年1、2月第1、2期)